构建物理模型,促进思维发展

高一物理公开课《动量定理——流体类问题》

湛江四中物理科组
创建于06-02
阅读 65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新的考纲要求我们大力引导学生由“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学生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物理模型正是实际问题与物理问题之间的桥梁。

      

       5月29日李宗熙老师在高一6班,上了一节《动量定理——流体类问题》的公开课。

      李老师从最近中菲黄岩岛冲突入手,播放视频,让学生们从最直观的“水炮”,体会流体的模型结构。提出了如何计算水流对船只冲击力的问题。        

      从真实情景出发让学生了解流体模型的特点,掌握处理流体模型的方法,在练习题中回归情境,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模型建构

1、流体问题:

"流体"一般是指液体流、气体流等,质量具有连续性。涉及有求解质量、体积和力等问题。

2、两类问题

第一类:连续流体类问题

对于该类问题流体运动,可沿流速v的方向选取一段柱形流体作微元

设在极短的时间Δt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积为S的柱形流体的长度为Δl,如图所示。设流体的密度为ρ

则在Δt的时间内流过该截面的流体的质量Δm=ρSΔl=ρSvΔt

根据动量定理得:FΔt=ΔmΔv

分两种情况:

(1)作用后流体微元停止,有Δv=-v,则F=-ρSv2

(2)作用后流体微元以速率v反弹,有Δv=-2v,则F=-2ρSv2


第二类:连续微粒类问题

"微粒"一般是指电子流、尘埃等,质量具有独立性,通常给出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n:

(1)建立"柱状"模型,沿运动速度 v0的方向选取一段微元,柱体的横截面积为S;

(2)微元研究,作用时间 △t 内的一段柱体的长度为 v0△t,对应的体积为△V=S v0△t,则微元内的粒子数N=nS v0△t

(3)先应用动量定理研究单个粒子,建立方程,再乘以N计算。

       

      在学生掌握了流体模型以及粒子模型后,往往对质量元的分析比较局限于以上两种。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李老师再总结多种质量元的求法。

       在课堂上,李老师教态大方,语言干练,语调适中且阴阳顿挫,不时吸引着同学们的注意力。他的板书分配合理,左边是本堂课的知识点,右边是随堂练习的解题步骤。


      针对课堂内容,看的出他也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对于本节课的内容,难点是动量定理流体类模型的建立以及应用,他做到把难点细化放到了每个练习中,与学生互动分享学习的成果,让学生不断强化不断理解,在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高一年级是打基础养习惯的阶段,针对学生解题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给与规范纠正。

      四中物理组的老师们积极听课,并在课后第一时间参与评课。经过每个年级讨论交流后,由年级代表对本节课进行点评。

       本节公开的总结及反思:强调要深化基础性,核心概念的教学应基于生活情境;要重视物理模型的抽象与还原;加强学习生活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做好起始年级基础教学的习惯养成。不断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阅读 65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