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麦田故事”——邹平市黛溪小学小麦课程记

田野的风
创建于06-01
阅读 116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以劳育人,以劳育美。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加深农作物农耕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劳动中享受快乐,领悟劳动的价值,邹平市黛溪小学开展了小麦课程教育学习活动。

播种耕耘

时间倒回到去年10月,学校“筑梦园”刚完成了一季的收获,我们又开始平整土地,再次大显身手。开始播种小麦了!松软肥沃的土地,饱满健康的种子,兴致勃勃的孩子们有模有样的进行了播种。轻轻撒播下种子,祈盼着小苗儿快快出土。

精心养护

小麦生长期间,要提供充足的水分,要定期施肥来补充营养,要及时预防病虫害,还要及时清除杂草。孩子们边学习边劳作。看,有模有样的吧。孩子们还精心制作了稻草人,不错吧!

茁壮成长

辛勤耕耘,精心养护,换来了麦苗的茁壮成长。麦芒一根根笔直竖着,真像一把把大扫帚。麦粒圆鼓鼓的,比那顶好的苹果籽儿还大。一片又一片的叶子像个绿精灵在麦苗下面扭来扭去,它们时不时碰几下头,好像在比谁的歌声最响亮。

收获成果

麦到小满日夜黄,芒种前后机收忙。炙热的太阳“拥抱”着麦田,一阵阵风掀起层层麦浪,我们的麦田已是一片金黄,似无边的海洋。一根根粗壮的麦秆上,支支麦穗沉甸甸,颗颗麦粒正饱满,它们似在欢叫——收获的时刻到来了。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来到麦田边,认真聆听劳动教育老师的教诲。“粮食来之不易,大家要懂得珍惜;劳动创造美好,人人要热爱劳动;劳动量力而行,过程要注意安全……”字字句句,孩子们铭记在心里。

00:11

麦子在硕大的收割机下跳跃着丰收的音符,车上装满了饱满的麦粒,散发出浓郁的麦香,隆隆的机声一路唱着丰收的赞歌。

观察完机械收割,我们再来体验人工收割。别急,动手割麦子之前,你知道什么样的麦子才是真正成熟了?割麦子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割下来怎么摆放?怎么扎捆?劳动教育老师的农耕小课堂开始了。她们亲身示范,一点点告诉孩子们需要掌握的要领。

开始收割啦!虽不是第一次割麦子,可孩子们仍是小心谨慎——躬身,弯腰,左手抓麦秆,右手持镰刀或剪刀,“刺啦”一声,一把麦子就被割下。从紧张到欢快,从笨拙到熟练,大家兴致盎然,意犹未尽。虽说,现在都是现代化收割机收割小麦了,但是,孩子们在接触传统的农事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更好地了解了农作物的农耕文化。

捡拾麦穗

麦子收割过后,麦田中还留有许多麦穗。孩子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在麦田里捡麦穗,能捡到不少呢!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巧手创编

收割后,孩子们尝试着用麦秆和麦穗去做手工艺品。看,麦编小屋、麦编笔筒、麦编花篮、麦穗贴画……一件件,栩栩如生,精巧灵动。只要有想法,去行动,创意无处不在。

探究所获

探究出真知。收获后孩子们投入到了小麦生长、种植历史、麦粒变面粉、小麦美食等的探究学习,使收获更深入,提升了文化认知。

在使用收割机以前,都是靠着种麦人手动收割小麦。他们头顶炙热的太阳,双手挥动镰刀,在麦田里挥洒汗水。收割后,麦粒和麦穗还要经过很多次扬场分离,每一粒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现在的机械收割,劳动强度小,减少了小麦的损失,提高了粮食产量。

孩子们通过亲历观察、实践体验、询问老人、查阅资料等方式,多方探究小麦收获方式的变革,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带给农业的巨大变化。

从种子到麦苗,从麦穗到麦粒,从麦秸到作品……孩子们走进了小麦的一生。我们且耕且读,用勤劳与灵巧的双手,书写着属于我们的“麦田故事”。在这里,我们播撒希望,我们挥洒汗水,我们留下欢声,我们品尝幸福!感谢劳动赋于我们这一切的美好!

阅读 116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