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古韵 指尖传承”——莱州市朱桥中学指尖传承陶艺工作坊

赏悦一二
创建于06-01
阅读 36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莱州市朱桥中学指尖传承陶艺工作坊我校开展以家乡故事“非遗文化——状元笔历史故事”为主题的“指尖传承”陶艺创作活动, 我校以陶艺为主要表现载体,突出本地非遗文化——状元笔历史故事。

     毛笔制作需一百二十多道制作工序,缺一不可,传承了老手艺人在选材优良,泡洗梳毛、凉晒烘干、笔锋齐峰等严格的制作工序……笔管刻字力求精准流畅、入木三分!唯有追寻老艺人严格古法制作态度,才能传世流传!

      走近我们的陶艺工作坊,感受到了老艺人们凑到一起下下棋、晒晒太阳、一起分享农耕快乐、丰收喜悦、手工业与农业活动相互促进的浓浓氛围,再现了经济富足和安度晚年的幸福场景!

      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大地的眼睛,闪耀着灵动的光芒。让我们珍惜这片山清水秀的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恩赐,让蜻蜓和青蛙继续在这美好的世界里自由生活,让山清水秀的美景永远延续下去。

    “生活航向,陶艺点亮”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毛笔制作场景成为学生造型创作的源泉。

     一件件来自学生的原创作品,书写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喜爱!我校多年荣获莱州市艺术月先进单位称号,2023年荣获烟台市艺术工坊二等奖称号。

请跟随笔者的镜头来近距离感受指尖传承陶艺文化吧!

陶艺工作坊全景(2-1)

陶艺工作坊全景(2-2)

猜猜地面是啥字?面食磕子(俗称饽饽卡子)作者就是老一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艺人

陶艺工作坊东南角落最高处——刘耳枝书写太和殿“太”字故事

陶艺工作坊正面:由我校师生共同精心制作三只状元笔;背景北斗七星(非遗遗产、百家齐名……)和北极星(上善若水)组成的星座

陶艺工作坊正面

陶艺工作坊西南角落:布置草帽和三盏不同造型灯具;照亮人生手工业勤劳阶段文明。

拉一下镜头再看看


(一)优秀作品篇(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本学年我们同学的精心制作,先简要介绍几件、其他作品可以扫二维码结合欣赏)

 

《山青水秀蛙声鸣》—— 赵雅楠  滕韵竹

 

     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大自然展示着它的神奇与美丽。

      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大地的眼睛,闪耀着灵动的光芒。溪边的青草随风摇曳,像是在跳着欢快的舞蹈。

      蜻蜓在半空优雅地飞舞,它们那透明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它们时而停在草尖上,时而在水面上轻轻点水,仿佛在与大自然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不远处的池塘里,青蛙欢快地叫着。它们蹲在荷叶上,鼓起腮帮子,发出清脆的“呱呱”声,为这片宁静的世界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周围的山峦连绵起伏,绿树成荫,仿佛是大自然为这片土地竖起的绿色屏障。山间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污染,只有纯净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只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共同构成了这美丽的画卷。

      让我们珍惜这片山清水秀的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恩赐,让蜻蜓和青蛙继续在这美好的世界里自由生活,让山清水秀的美景永远延续下去。

         《山清水秀荷塘月》——李若熙

     这件陶艺作品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在作品的底部,是一片形态各异的荷叶,有的舒展,有的卷曲,荷叶的颜色深浅有致,呈现出自然的质感。

    荷叶之上,莲蓬错落有致地挺立着,莲子颗颗饱满,仿佛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一只蜻蜓停歇在荷叶和莲蓬上,它们翅膀轻薄透明,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而在整个画面的上方,一轮明月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月色映照在荷叶、莲蓬和蜻蜓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整个作品充满了灵动与诗意,让人仿佛能听到夏夜荷塘边的声声虫鸣。

                          《夜色静美》

     山青水秀入画屏,荷塘月影意朦胧。

    夜风轻拂心沉醉,诗意栖居此境中。

        《山青水秀河蟹肥》——彭意茹 杨馨妮

         在那山青水秀的地方,有着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

       山峦起伏,翠色欲滴,仿佛是大地的守护者,庄重而宁静。清澈的水流奔腾而过,水花飞溅,似银练舞动,奏响欢快的乐章。

      而那河中,螃蟹肥硕而鲜美。它们在水中悠然自得地爬行着,挥舞着有力的钳子,展示着生命的活力。当捕捞的季节到来,人们满心欢喜地收获着这些大自然的馈赠,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沿着河岸,绿树成荫,花草繁盛。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清新的气息,让人陶醉其中。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在这里,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感受着山青水秀带来的宁静与美好,也品味着河蟹肥美的滋味。这一切都让人深深着迷,让人流连忘返,仿佛时间都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只为留住这片刻的惬意与祥和。

       这就是那山青水秀河蟹肥的美妙世界,一个让人心灵得到滋养的地方。

                 《留得残荷听雨声》——张渝婧

    《红楼梦》里有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以此为意境进行创作,这件陶塑作品展现了荷叶的形态和神韵,通过陶艺的泥板成型方法,塑造出自然笔筒造型、恰好将自然卷曲的荷叶脉络、纹理表现得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作品以荷叶为主题,通过陶艺的形式展现了荷花的独特魅力。用不同颜色的陶泥,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再配以淡雅的釉色,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陶瓷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清新雅致,富于情趣的艺术效果,令诗情画意在古朴、拙雅中鲜活地凸现出来。

    作品中尖尖角的小荷、残荷、莲蓬……莲蓬正面镂雕3-5粒蓬子,粒粒皆能活动,细节展现了高超的技艺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在我的眼中,自然就是最美的”张渝婧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在创作中体验生活,并用陶艺记录瞬间的灵感,让心灵有所依归,自然是万物最美的姿态。

           《山青水秀老虎藏》——盛伟萍

      在那山青水秀的地方,居然还隐藏着老虎的踪迹。

       连绵的青山如画卷般展开,青翠欲滴,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而成。碧绿的水流潺潺流淌,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而就在这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中,偶尔能听到老虎那低沉而威严的吼声在山林间回荡。它们是这片山林的霸主,神秘而强大。它们时而在密林中穿梭,身影若隐若现;时而趴在巨石上,凝视着远方,那威风凛凛的模样让人既敬畏又着迷。

       山青水秀的景致与威猛的老虎相互融合,构成了一种独特而震撼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奇妙,也提醒着人们要尊重和保护这神奇的自然世界以及其中的生灵。

                           “状元笔”书写百年传奇

    以狼毫为材的“北派”代表莱州毛笔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制作风格为世人所青睐,历史上曾与“南派”之首、取材羊毫的“湖笔”齐名,受到许多当代书画大家的青睐。

     莱州市文峰毛笔研究所负责人介绍,“莱州毛笔是一种古老的地方传统工艺品,规模生产始于明朝中期,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在清朝曾被选为贡品。清康熙年间,掖县就有制笔作坊,从事专业生产。建国后,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博采国内外毛笔生产之长,经过创新发展,品种不断增加,质量显著提高,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毛笔制作是莱州市朱桥镇苗家一带民间传统的家庭手工业,1972年苗家公社率先将散居民间的制笔艺人组织起来,建立了掖县制笔厂,辉煌时期笔厂制笔工匠达到400余人,慕名而来的书画家络绎不绝。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选用了该厂制作的“泰山牌”毛笔馈赠日本天皇;1982年该厂生产的毛笔在全国第二次毛笔质量评比中荣获最高分,被誉为“状元笔”。

       莱州毛笔有两大特点,一是用料考究,选用优质大黄鼠狼尾毛为主料,配以适量香狸尾毛、兔须、獾针、羊毛、鸡毛等细尾毛。二是技艺精湛,主要工艺分为择料、水盆、干作、刻字、包装五大工序,经过选、配、垫、梳、圆、修、捋等120多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从而形成莱州毛笔开峰尖细,书写流利,柔而不软,刚而含蓄,具有“尖、齐、圆、健”四德兼备的特定品质。

      2016年以来,莱州市朱桥镇在文化发展上做好文章,在非遗传承上下足功夫。协调北京中协正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莱州市状元笔制造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设状元笔展示基地,打造集产品展示、工艺展示和书画艺术展示为一体的文化项目,凝聚零散毛笔手工作坊和手工匠人,辐射带动周边毛笔产业,让莱州毛笔再创兴盛。

     “现在政府重视了,出面协调建设状元笔展示基地,为莱州毛笔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我们这些守望莱州毛笔的匠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莱州市明苑制笔厂制笔艺人滕占锁说到,“过去还真怕再过十几年,这门传统手艺就真的要失传了,现在我把这门手艺传给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借助状元笔基地的建设,为莱州毛笔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据悉,下步莱州市朱桥镇计划牵头组建状元笔产业协会,促进全镇毛笔生产企业抱团发展,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莱州毛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状元笔展示基地已初步成形,部分毛笔工坊已经入驻,相信作为“毛笔北派”代表的“莱州笔”一定会再现辉煌。

              (二)现场创作篇:精心制作

《山林漫步》——彭意茹   杨馨妮

《美美与共》——张渝婧

《龙行龘龘》 ——李若熙

《花开盛世》——贾伟欣  李秋蓉   战艺菲

(三)参观欣赏篇

      此次陶艺主题创作活动也是一场别致的爱国主义教育,用一种温暖的方式,演绎了一场心灵与家乡传统文化学习的深情相拥。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校通过此次传统陶艺学习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又拓展了学生动手、动脑创作的能力;近距离激发了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陶艺的热情,让指尖传承陶艺文化活动根植于校园并绚烂盛开。

布展和撤展篇

文章编辑:王庆东

图片来源:焦广涛  杨智慧  王庆东

文章审核:学校信息报道组

阅读 3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