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手机看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洛宁县崇文初级中学智慧父母课堂”第1期

崇文中学
创建于2024-06-01
阅读 186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最好的教育是春风化雨的浸润,最美的声音是家校同频的回响。家校共育是家长与学校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的过程。每个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并不是家庭或学校单方面进行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形象地说,家庭教育好比树木的根须,供养着教育的树干、枝叶和花果。学校教育的成果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如果放弃了家庭教育,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如果赢得了家庭教育,就能够赢得孩子辉煌的未来。

        本期“智慧父母课堂”带您一起了解关于孩子“不给手机看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孩子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孩子爱玩手机已成为众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假期,很多孩子都沉溺于电子产品,玩手机看电脑不亦乐乎。

       孩子看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时,通常都很乖,然而一旦把其手中的电子产品拿走(即使提前约定好了时间),孩子就会“要挟”家长,严重者会出现抢夺手机,甚至攻击性行为。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强烈的情绪反应呢?本文为家长们解读了问题根源和提供了一些应对策略。

家长学习要点

       到了约定的时间孩子仍然不愿意交出手机并大发脾气,家长可以这样做:1.将孩子带到一个温馨、安全的地方,比如卧室,书房等,等待其慢慢地释放情绪。2.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一方面,孩子表达的过程也是释放情绪的过程,有利于缓解其情绪;另一方面,知道了孩子的需求,家长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解决问题。3.与孩子共同商讨怎么解决问题。

教师建议


当我们要限制孩子玩手机时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

        有一种能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约法三章”: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通过这种方法,没有任何一方会输,可以称之为“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

        跟孩子“约法三章”的好处是什么呢?

       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动力。

      家长 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要注意四点: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字。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

         “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

          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孩子的成长是破茧成蝶的过程,

          可能充满荆棘、充满疑惑,

          但路是他们自己走的。

          在孩子成长的每个岔路口,

         每个孩子迷茫时,给予适当的指引、支持和鼓励,

          这便是家庭教育的真谛! 

          写在最后

        最后,想说作为父母,当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时,真的不要忙着训斥。 我们应该想想,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建立和电子产品之间良性互动,而不是任其自流抑或一刀切。

        放任和禁止,其实是教育上的一种惰怠。本质上是想着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复杂问题,效果自然不会太好。     应该说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件劳心费神的事儿,我们的任何一点偷懒,都可能会得到“惩罚”。

        在未来,科技会更迅猛AI会更先进,“屏幕时代”的到来是谁都无法阻挡的大趋势。网络、电子产品,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未来生活的一部分。     身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正确使用科技,并适应科技带来的变化,让他们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健康成长。

       教育不 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更是家长和社会的共同使命。让我们通过加强合作与沟通,密切的关注孩子的成长,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教育支持!

阅读 18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