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的丁堰老街

枫林日晓
创建于05-31
阅读 11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如皋东南方向30华里,有个丁堰老街,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如今已是破败不堪、杂草丛生、一片萧条。

东晋孝武帝太元七年(382年),春秋时期孕育而成的古扶海洲,开始涨连扬泰冈地。初时古扶海洲与扬泰冈地之间还留有一条夹江,古称小芹河。古扶海洲西南部分的夹江口滩地,即在今丁堰、石甸一带。

三国时,夹江口滩地已淤浅能步行,东吴大司马吕岱曾于此囤戍,为防海潮侵入,筑丁字形堰堤,故名丁堰,瞧咱丁堰还是有悠久历史的。

唐时,建有临河仓铺,亦曾以此为名,日本僧侣圆仁于唐开成四年至大中元年(839~847年)来到中国,他在回国后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记》中就有关于丁堰镇的记载。

不过,那时地名叫临河仓铺,原址在丁堰纺织厂东北、老通扬运河与菱河交汇的鬼子桥哪儿。镇北郊有一土墩,名凤凰墩,传说曾有凤凰栖息,故丁堰镇曾名凤岗镇。《方舆纪要》卷23如皋县:丁堰镇在“县东四十里。嘉靖中,倭贼尝犯此”。意思是明朝时候小日本鬼子就经常来骚扰丁堰,自古丁堰人民对小日本就有刻骨的仇恨。

最早的丁堰老街在唐朝时期就形成了。明代开始,丁堰兴旺,商贾云集。到明朝后期被毁,明末清初又重新修复。这条老街北起起凤门,南傍运盐河,是历史上一度繁华热闹的大街。

而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丁堰老街,石板小路曲曲弯弯,苔藓众生荒草滋长,那狭长的雨巷空空荡荡,与对面的繁华大街形成强烈的对比,看起来静谧而凝重。

这里是解放初期的联合诊所,那个年代的中医悬壶济世,百姓都尊称为先生。

这里是大中药房。过去每从门前走过,都能闻到一股浓浓中药味,如今搭子门还在,药臼和戥子早已没了踪影。

丁堰镇大会堂旧址,记得小时候我曾在这里看过木偶剧,一次和五弟看香港版的《画皮》电影,散场时天已渐暗,二人吓得哆哆嗦嗦,靠吼着壮胆回家。

古老的水井,已百年历史,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能用上井水也是一种奢侈。

这里是当年丁堰镇唯一的浴室,洗完澡还能喝一碗甜甜的浆糟。

这里是丁堰供销社旧址,计划经济时代,家庭的生活用品都要从这里凭票购买。

这里是原丁堰区委办公的地方,我父亲曾在这里工作过多年,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人来人往,只有二层小楼默默矗立在绿树丛中。

许多老房子不规则地聚集在一起,却几乎都是柴门紧锁,偶尔能看到弓腰驼背的老人坐在屋檐下,望着远处的夕阳发呆,他们并不愿意象年轻人一样搬离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尽管这些老房子不具备优质生活的条件,但有他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屋檐上爬满了蔓藤,墙头郁郁葱葱地长着爬山虎,才让这里多了一丝生机。青砖黛瓦、灰土白墙、旧宅老巷,转眼构成了一幅水墨中国画,让人瞬间远离了喧嚣,淡出了尘世。

斑驳的是历史的印记,雕刻的是从前的繁华,沉淀的是过往的岁月。

墙上依稀还能看到文革时期的标语

走进老街,穿过古巷,这悠悠的丁堰老街依旧那么静谧,那么苍凉,像一个沧桑的老人,历经时光洗礼,却始终默默伫立在那里,与世无争,不悲不喜,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人忍不住肃然起敬。

听说丁堰镇政府已经将丁堰老街列入保护与修缮计划,推进活化利用,但愿在不远的将来,丁堰老街作为历史记忆能换发生机,再铸往日辉煌。

                  2024年5月31日摄于丁堰老街

阅读 11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