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本,在于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所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为博采众长,不断提升、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考试改革的新要求(初中颁布了新课标,实施新中考;高中是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经研究决定,由昆一中西山学校面向社会开展“研究课”展示活动,意在促进课堂教学、加强家校合作、增进同行交流、展示昆一中西山学校教师风采。2024年5月29日下午,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赵永燕工作室成员在赵永燕老师的带领下,在昆一中西山学校参加了由杨晓娜老师的写作课和李艾容老师的听说课展示课。西山区王文芳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也在王文芳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参与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打造高效课堂。本次活动邀请了赵磊和赵永燕两位老师作为评课嘉宾、由昆一中西山学校高中英语教研组长李文江老师主持,活动分为以下两个流程:
一、观课
第一节展示课:杨晓娜老师的XB4U3 Sea Exploration Thematic Writing
在本节课中,授课老师首先通过让学生对本单元海洋探索的知识回顾和引入海报上World Ocean Day。通过视频和音频导入,让学生从时间,地点,参与者和目的对世界海洋日进行了解,进而导入今日的写作话题,海洋保护的倡议。同时通过设置课堂任务Tick the items,让学生自主思考一个倡议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和框架,启发学生去思考和联想。
接下来,再次视频导入,完成表格内容的课堂活动把海洋的重要性罗列出来。并且强调了人类活动对海洋造成的影响,展示了当前海洋和海洋生物的现状,以视觉和听觉冲击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给学生一些语料铺垫,从词汇和词组再到句子的补充。通过Group work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句式同时思考哪些保护海洋措施能够去做,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思想深度。最后学生自行完成作文和通过Checklist采取作文互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和总结。
教学亮点:充分运用教材,结合教材单元主题与高考考点进行写作的练习。同时课堂节奏快,容量大,效率很高。在一节课中,从语料铺垫,框架搭建和完成写作到互评环节结束。对教材的文本的延伸和拓展,通过视听方式激发学生环保意识,通过对视频文本解读和分析,拓展思维,和启发思考当下作为一名中学生哪些力所能及的措施可以去保护海洋。准备充分,步骤清晰,教学成果颇有成效。
第二节展示课:李艾容老师的Video Time——Introduce the Lantern Festival
本节课以介绍元宵节为主题,通过播放国外街头采访视频的方式,带领学生对视频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对元宵节的Date,Festival Activities和 Interesting events in history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文本探索。在前期文本解读中,从key words, useful expressions 和example上进行脚手架搭建,然后通过小组活动模拟街头采访,学生们热情活泼的积极参与课堂,有个别小组直接把台词写出来,进行对话展示,从侧面反应学生参与度较高。
教学亮点:本堂课是一种很创新和探索式的教学,通过看的方式达到说的效果。通过视频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文化意识。通过对国外视频街头采访的方式,让学生声临其境的理解节日文化和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并且课后作业设置很有意义和乐趣,通过让学生选择制作灯笼或者汤圆,还有介绍元宵节的英文视频方式,去激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所学的知识去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过节。那这样这堂课的目的得到了升华和加强。只有学生真正有所感,有所悟,才能有所输出。
二、课后点评和听课感悟
(一)杨晓娜老师和李艾容老师分享课程设计思路。
杨晓娜老师就本堂课设计灵感起源是由于在一次与专家沟通中,发现学生们普遍对海洋保护写作的内容比较泛泛而谈,并且大同小异,没有深度的理解和感悟。比如:保护海洋的措施,大部分孩子都是写去海边捡垃圾。海洋的重要性也写不出太多思路。就这个点,杨老师就设计了本堂课,直击学生的痛点。
李艾容老师本堂课是探索新板块Video Time,设计目标有两个,一是对视频文本解读激发学生对元宵节的兴趣和了解,进而以看促说达到教学目的。二是通过本堂课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豪感,让学生学会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并且让学生通过课后活动加深对节日的体验和感悟,激发他们动手能力,增强生活体验。设计新颖和贴近学生生活。
(二)专家老师发言点评和分享感悟。
紧接着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赵永燕老师就以下四个方面发言:
第一就设计课型规范性进行了点评。赵老师指出在上课之前要界定出所上课的课型,复习课,写作课还是听说课。因为只有明确课型,那相应的课堂目标和步骤等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本堂课的规范性。并且强调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清晰和具化。同时应注意区别目标与手段。要有可检测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强调学情分析。教师要始终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思考四个关键问题:What do you know?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ave you learned? What do you still want to know?并且要对自己学生认知进行分析,关于本主题,学生了解程度,体验和经历等。你可以帮助学生什么?形式要服务与内容。基于此,你的课堂目标,设计和任务才会更高效。
第三点出在教学过程两位老师各自优势。杨晓娜老师,脚手架搭建清晰,但教学任务偏多,有难度,需要给学生消化和内化的过程。李艾容老师获取信息多元化,通过对视频的文本解读,挖掘,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但是在对文本研读,读前读中读后分别需要准备充分,提前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四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注意任务链的设置,先后顺序,这是搭建学生学习脚手架的关键链条。要让学生思维进行碰撞,深度认识,发展和参与到课堂中去。
紧接着,赵磊老师进行点评,强调5个方面。第一强调老师们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步骤,切忌头重脚轻,步骤过多。教学步骤服务于教学目标。第二,单元整体设计的重要性。要求老师们对教材的备课有整体观,落实到每个课时的规划和顺序安排。第三,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都做了充分准备。但是提出杨晓娜老师的写作课中,对句式的探索深度不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回归教材的句子去启发和教会学生模仿和使用。而不是套用某种公式和句型。李艾容老师课堂需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加活起来,教学环节中,要提前就对文本剖析。学生可能会遇到的词汇障碍,语音语调等。提前解决,课堂的节奏会更好。第四,板书重要性。强调老师以身作则,规范书写。要让学生去写印刷体,不连笔。并且点出,教学过程中PPT页数不用太多,注重教案,学案和课件的一致性。同时对于学生要有教学智慧,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意外。最后第五点,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时刻关注学情。教无定法,需要根据学情,灵活机动的设计课堂。
最后,王文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老师进行发言。王老师,通过对她自己在一线教学的经验分享,从如何进行教材单元整体设计进行了示范。她指出,杨晓娜老师写作课是最后一课时,应该是对本单元整体话题的深化和落实在写作上。这一点杨老师做得很好,并且分享了自己的学案,强调Learn from the text,同时要学会补充Extra information。要求对学情和教材研究要深入,要有整体观设计。知道教材教什么,学生考什么,二者进行结合,回归教材,重视教材,但是又结合考点时事去补充额外的知识,搭建学生主题话题下整体框架。同时也提出李艾容老师需要明确每个单元学习的目的,如果介绍节日,是否可以根据教材文本的分析,进行科学系统的安排课时。如果介绍节日,是否就元宵节介绍,还是可以延伸出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给出写作框架,对本单元主题进行拓展和延伸。
认真听取了三位专家老师的点评和分享之后,在李文江老师老师的带领下,昆一中西山学校高二英语备课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就课堂亮点和教学设计交流了各自的看法,以下为老师们的观课心得体会:
杨晓娜 昆一中西山学校
作为第一堂课的授课者,我首先自评一下,我觉得我这节课有两个亮点,第一就是对于单元知识的梳理,第二就是对于学生写倡议信的支架的搭建,这两块我构思的时候花费时间和精力比较多的地方,也是我觉得我这堂课的亮点所在。不足之处的话,正如赵永燕老师所说的,这堂课的课型的定位到底应该是定位为项目课,复习课还是作文课,课型的界定不清会导致在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不清晰,然后教学步骤可能不能够成功地为这个教学目标服务。另外我觉得可以改动的一点就是任务过多,但是我自己在做的时候确实不知道应该删减哪一块。所以在后续这一块的板块复习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多的来自如的自己表达或探讨倡议信的框架,再进行引导,最后进行写的输出。教学步骤过多会学生的深度参与不够,大部分是老师带着他们来做这个事情,学生的主动性这一块其实还没有能够完全的发掘。赵磊老师所提的,我特别欣赏的一点,作文课要能够让学生找文本中的经典句子和高级词汇。老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写的更好,更高级,比如说我用的the importance of the sea,可以改成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a,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用这种高级的表达,对学生的学习是起到一个润物无声的作用。另外一点就是确实书写可以再规范一点。作为老师,希望学生写字好,那自己的那个书写就一定得先过关,我觉得这是让我比较受益的点。
第二节课由李艾蓉老师进行授课,我觉得李老师这节课她探索了video time这一块的新型的教授方法,最终的产出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去交流,交流的形式又涉及到街头采访,还有让学生在社交媒体上上传作品,这种以引导学生的输出为目的地进行这堂课的教学,涉及到听说、读、看、写。学生能够深度参与。最让我受益的是,我觉得她对于作业的设计这一块非常的新颖。要求学生在社交媒体上上传作品,比如介绍中国的元宵节或者制作灯笼或者制作汤圆的一个过程,学生都如果能够去实现最终的这个输出,那么他一定是需要首先去查阅相关的词汇,运用相关的语块和练习相关的表达,甚至增加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最终才能完成这项任务。所以我觉得李老师的东西非常的新颖,这点特别值得学习。随着高考的改革,学生必须有很多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才能写好读后续写等。如果由我来设计李老师这节课,还是首先要想清楚这节课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如果定位为一个单元的开始的导入课那么很多的形式是可以保留,但如果定位为是一个单元最后的课,那产出正如师父所说,应该更多聚焦于作文,比如对于节日的描写,其中包括节日的起源,节日的习俗、节日的时间、地点,庆祝方式以及节日的意义等等。
王兰新 昆一中西山学校
今日,我有幸聆听了我们昆一中西山学校两位老师的英语课,分别是杨晓娜老师和李艾容老师的精彩授课。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各有千秋,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对这两节课的观后感。
首先,杨晓娜老师的课程让我感受到了她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她以海洋探索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复习单元知识,这种复习方式不仅让学生系统地回顾了所学内容,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随后,杨老师巧妙地将世界海洋日引入课堂,使学生们对海洋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引导学生产出写作的过程中,杨老师注重铺垫和输出,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能将其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如果我来设计这节课,我会在输出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自主输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接着,李艾容老师的课程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体验。她以Chinese Lantern Festival为主题,通过学生录制的街头采访vlog作为导入,让学生们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李老师采用以看促说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完成任务单,梳理文章单词和句型,最后通过口语输出介绍元宵节。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我来设计本节课,我会将本单元的传统节日和元宵节进行融合,通过视频带领学生梳理如何介绍元宵节以及如何介绍传统节日,让他们掌握传统节日介绍的框架和句型,以便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总的来说,两位老师的课程都展现出了新型课型的特点,她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她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这两节课都值得我们共同研习和借鉴,以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李晓霞 昆一中西山分校
首先,杨晓娜老师的“XB4U3 Sea Exploration Thematic Writing”课程,其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让我深受启发。杨老师以连贯的步骤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每一个细节都显得如此精心和周到。她准确地识别出倡议信中的关键项目,如海洋的重要性、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保护海洋的措施等,并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教学步骤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我尤其欣赏杨老师在教学中融入的实用句型。这些句型不仅源于课本,还紧密贴合写作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得心应手。如果让我来设计这堂课,我会在杨老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在介绍保护海洋的措施时,我会增加一个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的环节,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见解和经验,提出更多创新而有效的保护措施。此外,我还会在写作前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的写作点评清单,并在展示分享环节带领学生圈划亮点句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写作的各个方面,从而写出更加完整和有条理的作文。
接下来,我观摩了李艾容老师的“B3U1 Video Time—Introduce the Lantern Festival”课程。李老师以一段学生录制的采访视频作为课程的开始,这种新颖而有趣的方式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内容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元宵节的基本知识,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境,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在填空环节中,李老师引导学生梳理了元宵节的日期、活动以及有趣的事件,为后续的采访对话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role play环节中,学生更是通过与外国人对话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还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如果让我来设计这堂课,我会把Opening Page的内容融入进来。除了元宵节外,我们还可以引入介绍其他的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介绍节日的过程中融入更多的个人元素和创意。
总之,这两节课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老师和李老师都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深厚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呈现了一堂堂生动而有趣的课程。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也为我今后的教学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期学员简介
李文江, 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英语教师、高中英语教研组长、西山区科研中心英语学科兼职教研员、高二年级英语备课组组长、班主任,昆明市教坛新秀,西山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西山区优秀高三教师,昆一中西山学校优秀教师。昆明市高三复习课教学竞赛一等奖,昆明市学科素养命题大赛二等奖。
撰稿: 李文江
初审:王兰新
终审:赵永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