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
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
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
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
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
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
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
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
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
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
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
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
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
如《九歌》、《离骚》,深入人心。“路漫漫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
兮,哀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
固将愁苦而终穷”等熔铸着屈原思想光辉和人
格精魂的隽永诗句,两千多年来,影响和哺
育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人们“惜
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
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
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
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
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
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
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
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
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
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
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
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
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
国家。
每到端午节,人们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
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
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
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撰稿人:占雅(学生)
审核人:符子友(学生)
审稿人:苏显奎(老师)
2024年5月30日
22环保预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