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阅”学科   “阅”见美好——城关镇宜洛小学赴新城实验学校学习小记

晨曦
创建于2024-05-31
阅读 231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名师引领共研讨,思维碰撞明方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

2024年5月31日,中心校副校长王群伟、我校校长李伟娇、副校长韩仁英带领部分学科教师到新安县新城实验学校,参加了该校举办的全学科阅读(第六期)研讨会。

一、“悦美书香”成果展示

以文铸魂,书香筑梦;以艺启智,向美生长;以动为先,创造生活。社团活动不仅是“五育并举”的演练场,也是让学生个性成长的活舞台,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让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

年级优秀阅读实践作品展览

二、全学科阅读研讨——语文

从冰心的诗集《繁星》节选的《短诗三首》,语文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从诗句中的“回忆”、“思潮”、“风雨”中感受童心、自然和母爱;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想象画面,有感情、有节奏地读出诗歌的韵味;体会诗歌含蓄的语言,比兴之美,为仿写古诗埋下种子。

从诗集《繁星》到作家冰心,从朗读诗歌到解读诗歌,从模仿诗歌到创作诗歌,从学习这一首到推荐阅读这一类,诗歌教学有了厚厚的阅读根基。

阅读推进课以“品读西游,共话成长”为主题,先出示阅读计划表,调查学生阅读进度,又出示优秀阅读思维导图来把握故事情节。讲解注意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和特点。注重语言表达,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采取对比方法,多角度思考,深入挖掘故事的内涵。分组阅读小故事,展开讨论,总结阅读方法和技巧。

三、全学科阅读研讨——数学

赵地老师展示的数学绘本课《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赵老师以绘本的呈现及人物对话播放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整节课围绕寻找宝石王冠进行,设计了一系列的寻找线索,让孩子们自主发现规律,运用颜色、形状、数字的排列掌握规律,并让学生在自己获得的奖杯上按规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从而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今天听课让我们更加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多思考怎样让孩子们喜欢上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就要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展示,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郑丹萍老师展示的数学阅读课《卡卡超市的“六一”购物狂欢节》。本节课让学生代入顾客的角色进行教学,答对的题越多得到的奖品价值越高,挑战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胜心,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了分数的连乘、降价问题、涨价问题、先涨价后降价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画图、假设、转化的策略,让学生通过答题收货奖品,最后让学生通过游戏再次巩固贯通本节课知识从而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整节课在情景中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感受数学之美。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把数学知识放在游戏中,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让学生热爱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四、全学科阅读研讨——英语

王艳艳老师的《Zob is bored》和郭圆圆老师的《The Garden Pond》两节绘本课都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英语这门学科,需要学生多说、多读、动起来。两位老师激情满满换来了孩子们的激情满满。

课堂上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每个问题,都会先引导学生从图片上猜,从图片获取信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孩子用汉语表达也会得到一样的鼓励。

00:14

五、全学科阅读研讨——综合学科

《当诗歌遇见色彩》这堂美术阅读课,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中深刻感受到文字与色彩的奇妙交融。诗歌中的意象在画笔下化为生动的画面,色彩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从中可以看到,艺术是跨学科的桥梁,能够激发我们无限的想象力。通过这节课程,使学生学会了用色彩去解读诗歌,用画笔去表达情感,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收获。

卫怡天老师执教的《理发师》一课,注意低学段儿童的发展特点,课堂上用奥尔夫音乐练习节奏,教唱环节循序渐进,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打击乐沙锤为音乐伴奏,学生快乐学习,寓教于乐!

裴喜萍老师执教的《把繁星唱给你听》一课,把原本诗歌的形式加上音乐,先朗诵再到加入乐器演唱,最后创编舞蹈,备课充分,教学效果突出。这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很大的启发,学科融合是未来教学的方向,继续保持初心,努力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水平!

00:19

梦想课程,绘制旅游导览图,这种课型新奇,有创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旅行导览图,有绘制,有讲解,孩子们根据自己所查资料,合理设计出行安排,整个课堂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以后的课堂或班级工作中,要学会适当的“放手”,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敢于表达。

观摩了三节研讨课,分别是四年级的语文、美术和音乐,学科不同,但都以阅读打底,以冰心的繁星小诗为课堂底色。“短诗三首”从诗集《繁星》到作家冰心,从朗读诗歌到解读诗歌,从模仿诗歌到创作诗歌,从学习这一首到推荐阅读这一类,诗歌教学有了厚厚的阅读根基;“当诗歌遇上色彩”的美术课,将小诗和美术巧妙结合在一起;“歌声里的繁星”的音乐课,将诗歌和歌唱合二为一,欣赏诗歌创编的歌曲激发学习兴趣,朗诵诗歌熟悉歌词,变换音乐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

整体上,不同的课堂教学,既突出了学科特点,又让我们看到了学科融合、跨学科教学的有效尝试,从课堂的呈现来看,教育原来可以这样美好!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曾经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这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在教学中,教师要打造一种“全时空”的阅读场域,形成一种全时空阅读的氛围。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阅读引导功能,彰显语文学科的阅读引领价值;直面学生学习综合化的趋势,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认知,进行全科阅读、全程阅读和全主体阅读。

阅读 23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