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大名县台臣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胡海燕
创建于2024-05-31
阅读 38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研,是智慧的碰撞,是思维的火花。2024年5月30日下午,大名县台臣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和综合组老师齐聚一堂,开展教研活动。这次活动是旨在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一至三年级数学组教研

      本次数学教研以主题分享,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赵晓伟老师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于笼统、过大

2.提问过于频繁

3.提问只针对少量学生

4.提问跳转很快

通过一些经典案例阐述的非常详细。

       接着赵老师谈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重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呢?赵老师谈到以下几点: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策略

1.提问要有目的性

2.提问要有启发性

3.提问要有层次性

4.提问要有趣味性

5.提问要有广泛性

6.提问要有开放性

7.提问要有时空性

       总之,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教师要科学运用有效的提问激活数学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师生情感联系的纽带,沟通师生认知的桥梁,构建学生主体参与的、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创新的学习模式的重要过程,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从而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到六年级数学组教研

        胡海燕老师就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理念“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理解,提出了自己观点,这一理念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

       胡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和身边教师讲课经验谈到以下具体内容,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然而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数学也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那我们该如何实施呢,胡老师讲到以下几点:

一、从“备教材”到“备学生”

二、从”重视结论”到“重视过程”

三、从“学生听”到“学生说”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综合组教研是由张芳杰老师带来“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主题的分享。

       张老师从四方面进行了分享,一,什么是内驱力?二,内驱力对孩子的重要性。三,内驱力两个重要的来源。四,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她在教研中分享到在唤醒内驱力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引导学生发掘潜能,树立强大的学习自信;(2)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乐趣;(3)价值目标引领,培养学生拥有抱负;(4)激发求知欲,培养能动性。

         综合组其他老师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交流,大家充分探讨了对于学生内驱力激发的有效方法,大家都表示受益匪浅。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教研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智慧的碰撞。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数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为培养更多具有数学素养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教研总结

最后,王书英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对老师的辛勤付出给予肯定,授课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适当引导,主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值得大家学习。

阅读 3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