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竞赛目的与意义
为了更好地深入贯彻国家课程标准,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加强横州市高中英语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竞赛,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为横州市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二、竞赛组织与承办
2024年5月30日,由横州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横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承办本次英语学科竞赛。作为承办方,横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为大赛提供了场地、设备等支持,并确保了竞赛的顺利进行。
三、比赛形式与内容
比赛采取现场竞赛方式,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无网备课:每位选手在90分钟时间里,在无网络的备课室利用电脑备课,考验选手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能力。
2.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每位选手有3分钟时间,通过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展示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情怀。
3.说课:选手需在7分钟内完成说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全面展示教学设计能力。
4.模拟上课:选手进行10分钟的模拟上课,包括课件展示和板书,重点考察选手的实际教学能力和课堂掌控技巧。
5.三笔一画:即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简笔画,选手需在40分钟内完成,考核教师的书写和绘画基本功。
活动前期准备
为了整体提升本次比赛的质量,每位老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备课团队成员进行评课。针对磨课情况,大家都积极讨论,出谋划策。
苏梅情老师磨课,备课团队成员进行听课指导。
比赛过程
1.90分钟无网备课
每位选手在90分钟时间里,在无网络的备课室进行备课。这一环节的设置旨在模拟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促使青年教师能够不依赖网络资源,依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来完成教学任务,考验了选手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创新。六位选手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个人基本功,制作出完整的专业的我的教育故事、说课和片段教学的课件。
2.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选手在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环节中,选手3分钟全英文用流利的英语分享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感悟,展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
袁美玲老师在分享她的教育故事
3.说课
选手需在7分钟内完成说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全面展示教学设计能力。选手们都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多方面入手,全面阐述了教学内容,充分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教学魅力、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高超的教材驾驭能力。
蒙宏娴老师在说课中
4.模拟上课
选手进行10分钟的指定片段教学模拟上课,包括课件展示和板书,这个环节不仅考验选手的教学设计能力,还考察他们的表达能力、互动技巧和课堂管理能力。如横州市高级中学老师黄惠玲老师用纯正的发音、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展示了个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个性化的设计,轻松自如的教态,把评委当作学生,与评委互动。
黄惠玲老师在模拟上课中
5.三笔一画
即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简笔画,选手需在40分钟内完成。“三笔一画”环节不仅考验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展示教师个人魅力和教学风格的机会。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李金玉老师、苏梅情老师和黄金杏老师在三笔一画比赛现场中
比赛结束后
评委在紧张地工作中
比赛结束后,评委组组长黄彩花老师分别就自己的所听、所思、所感,对参赛教师进行了专业点评和指导。
横州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陆炳棋老师做了比赛总结。他强调比赛对于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他表扬了选手们的专业表现和创新教学方法,并鼓励所有教师持续学习,不断进步,同时提倡团队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横州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横州市教研室陆炳棋老师进行总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各位选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黄惠玲,李金玉老师获得一等奖,蒙宏娴、黄金杏,苏梅情、袁美玲四位老师获得二等奖。由横州市教研室陆炳棋老师给各位选手颁奖。
通过本次大赛,青年选手们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创新的教学方法。评委们根据选手的表现,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选手们在竞赛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本次大赛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平台,也为横州市教育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横州市将继续举办此类竞赛,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感谢横州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精心组织,感谢横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评委的辛勤工作,以及所有参赛选手的积极参与,特别感谢工作人员的辛劳付出,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本次大赛才能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大赛,我们看到了横州市高中青年教师的风采,也看到了横州市教育事业的光明前景。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