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足迹120管庄地区 寻杨闸清真寺访拱卫京城四大古桥(三)--永通桥 

马导
创建于05-31
阅读 2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活动日期】 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活动范围】北京市朝阳区管庄地区辖区【线路沿线看点、古迹】朝阳门石道碑、管庄清真寺(登记)、管庄地区办事处、杨闸清真寺(区保)、西会清真寺(登记)、永通桥(八里桥国保)、通州古道碑(国保)、全程步行约5.5公里【活动特点】徒步,一天活动【活动强度】无【道路状况】柏油马路【行进方式】公交+徒步【参观预约】X【美食】X【集合地点】28路/98路/101路/109路/615路公交车东大桥路口东站,地铁6号线东大桥站出A口。【集合时间】8:00【第二集合地点、时间】615路第二外国语学院公交站(路南)8:35【天气预报】星期四朝阳区晴20℃~34℃西北风2级

朝阳门石道碑位于三间房乡三间房村西朝阳路北侧50米处(朝阳路北京水利水电学校旁)。立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爱新觉罗·弘历书碑文,记载重修朝阳门石道(今朝阳路)缘由、重修经过和竣工年月。碑为螭首龟趺,碑阳为满汉字碑文,碑阴无字。原建碑亭为黄琉璃瓦顶,废圮年代无考。现石碑完好,碑文字迹清晰。1984年加固碑基,周围设铁护栏。定福庄前的古道,从古至今一直是一条京东的重要干道,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朝、秦始皇东巡碣石,即是从咸阳出发,沿太行山东麓经过蓟城(当时的北京城)东转,沿燕山南麓而到达碣石(河北昌黎县),走的就是当今的京石和京榆路。到了汉代,三国时期曹操北征乌桓,隋炀帝、唐太宗进军高丽;再到元明以后更是形成了一条以军事、商贾转运为重要用途的通往东北地区的驿站干道。整块石碑由底座、螭首龟趺、碑身三部分组成。整块石碑连同底座高约六七米,碑身宽一米五左右,零点六五米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碑阳为满汉双文,碑阴无字。碑文题为“重修朝阳门石道碑文”。碑文结尾处写有“乾隆二十有六年岁在辛巳夏六月御笔” 。其内容记载了重修朝阳门外石道的缘由、重修经过及竣工年月等,原来还建有黄琉璃瓦顶碑亭一座,现已无存。此碑于2009年被盗,2010年初偷盗者被抓获。随后,碑身与螭首龟趺也就重新被安置在原址。到了清朝,由于清东陵和从通州往京城运粮的需要,这条古道在清初便成了北京至遵化东陵的御道。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朝阳门至通州建成石道,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又加以重修,石道全长三十多华里,路宽二丈,两旁土路各宽一丈五尺。此碑是清雍正年间兴建朝阳门至通州石道和乾隆重修石道时留下的“功绩”,当年都有“御制石碑”,并在《日下旧闻考》中留有碑文。 

管庄清真寺(区级普查登记文物)区级普查登记文物,坐标POINT(116.58512764 39.91237974),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乡管庄村西部。管庄清真寺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重修于1946年3月。1986年,当地的穆斯林群众集资修缮大殿,并恢复重建水房、穿廊。2005年,当地的穆斯林群众集资全面修缮清真寺,并获当地乡政府资金支持。 管庄清真寺坐西朝东,现存大殿三间,进深面宽9米,进深14米,为三卷棚大式硬山箍头脊绿琉璃瓦屋面,前廊带雀替,后殿顶出天窗带六角攒尖亭,亭下方镶砌一块石刻横匾,上书“清真古寺”四字。正殿为三卷一厦,五开间,六步花岗岩石阶,两侧有汉白玉垂带与抱厦栏杆连城一体。殿内西墙上原有山水壁画,现已不复存在。

望月楼

管庄地区办事处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初见村名,元明清三代为水路、旱路运输进京的必经之地,素有北京“东大门”之称。一种说法认为“管庄”曾叫“关庄”。相传明代时曾在京城外的一些交通要道上设置收取关税的卡子,称“关闸”,旧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进出京城时的车辆都要经过“关闸”,交了银子才能通过。在管庄一代就设有一个关闸,后来在关闸附近形成村落称“关庄”,后谐音为“管庄”。杨闸环岛以南的路东侧,有杨闸清真寺(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1986年曾公布为朝阳区文物保护单位,属原管庄乡杨闸村。始建于清代,坐西朝东,南向开门,历史上朝阳门石道由寺门前通过,是东部进京要道。1949年前后,管庄一带隶属河北省通县,于1958年划归北京市东郊区。20世纪50年代“管庄”只是管庄村的对外称谓,那时的管庄村归杨闸乡和常营乡管辖,1965年从常营乡划出,随现今管庄乡和三间房乡所管辖自然村组成双桥人民公社管庄管理区,从此管庄才真正成为本地区广义上的代名词。1996年,管庄为乡建制。2003年2月,设立管庄地区办事处。东邻通州区城关镇,南与豆各庄乡、黑庄户两乡毗邻,西接三间房乡,北与常营乡接壤。属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的一部分。朝阳路京通快速路、广渠路和地铁八通线横贯东西,双桥路、管庄路、双桥东路三条南北向城市主干道相交成网状。东与京哈、京沈、京津塘高速公路相接,朝阳、京通、广渠路与五、四、三、二环路相接。辖区面积10.15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居委会,12个村委会。总人口约10万人。

杨闸清真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坐标POINT(116.59534789 39.90945814),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乡杨闸村陶瓷一条街79号(杨闸环岛以南的路东侧)1986年曾公布为朝阳区文物保护单位,属原管庄乡杨闸村。杨闸清真寺始建于清朝。当年,朝阳门石道从杨闸清真寺门前经过,是从东部进入北京的交通要道。杨闸清真寺经受过战火,南北讲堂曾受严重破坏。该寺多次重修,1986年又由当地穆斯林集资修复,于1994年10月竣工。杨闸清真寺坐西朝东。院落东西长28.5米。如今占地面积1995平方米,礼拜殿主体保存很好。主要建筑有:大门:南向。礼拜殿:面阔三间(11.9米),九举前后出廊,带五举卷棚,进深四间(13米),共十二间,三券棚硬山箍头脊,后廊抱厦顶出四角攒尖亭。北讲堂:面阔10米,进深5.6米。 南讲堂:面阔10米,进深5.6米。 

西会清真寺(区级普查登记文物)坐标POINT(116.58958512 39.90505406)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地区西会村。西会清真寺始建于一八二一年,即道光元年夏四月,它位于通惠河畔村西边,由于清真古寺饱经历史沧桑,多处损毁,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九年进行了大规模修建,现总面积640平方米。修整后的清真古寺设施齐全,环境幽雅,是广大穆斯林群众朝拜的好场所。

“永通桥”俗称“八里桥”和“八里庄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标POINT(116.61448725 39.90654967)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与朝阳区交界处的通惠河上(属于朝阳区管庄街道办事处),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建。该桥地理位置重要,是明清两朝漕运入京及清朝皇帝东谒清东陵的必经之道,也是通州通往北京城的要道。永通桥为石砌三孔拱券桥,南北走向,全长50米,宽16米,桥两侧设护栏,每侧望柱33根。中孔高8.5米,宽6.7米,两次孔高3.5米,桥下河道两旁有石水兽四只,雕刻生动。永通桥共3个桥洞,为联拱式。全桥以石料建成,桥面左右两侧有33对望柱,望柱顶端雕有石狮,大小相望相依,神态各不相同。有32副石栏板,板面刻有图案。桥头置以石雕戗兽,独角挺胸,昂首而视。中券高8.05米,阔6.7米。两侧洞孔对称,略小,高仅3.5米,阔5.5米。桥面以花岗岩铺就,每块桥石之间,以铁相互连嵌,使桥面浑然一体。桥身以灰土填实夯固,土外为砖墙。在桥中一个洞孔的东西两侧石泊岸上,有4只石雕蹲兽,为镇水兽,密鳞长尾,扭颈倾头,直视河水。义和团运动时这里曾是战场。 

永通桥现在修复中,据施工的人员讲六月六日修复后的永通桥将对公众开放。

御制通州石道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通州城西,京通快速路北侧,永通桥东侧约200米(属于朝阳区管庄街道办事处),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御制通州石道碑,碑由艾叶青石制,高5米,宽1.6米,厚0.8米。碑周身雕群龙戏水,内纵刻碑文,左为汉字,右为满文。清世宗御笔,为纪念雍正七年敕筑北京朝阳门至通州各仓,码头间石道事,于十一年(1733)制立。南向面道,艾叶青石制。螭首龟跌,全高七米,其精其巨,京东堪冠。龙子螭虎,性好文采,雕至碑首;龙子霸下,性好负重,甘负巨碑;碑侧高浮雕升龙,鳞片闪光,碑阳浅浮雕群龙,水波荡漾。俱精雕细刻,生动形象。碑额"御制"二字,篆刻古朴。铭文左汉右满合壁,遒劲流畅。集圆雕、浮雕、线刻于一身,艺术与文笔完美结合,高大与精美相得益彰。可谓佳作妙品。文中有“潞河为万国朝宗之地,四海九州岁致百货,千樯万艘,辐辏云集,商贾行旅梯山航海而至者,车毂织路,相望于道,盖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之句,将通州战略地位之高,经济繁荣之景,高度描绘而出,乃京门通州辉煌历史之见证,乃通州运河文化之产物,不可多得。文中还有"朕临御以来,详求治理,昼夜孜孜,惟恐不逮。近而郊圻,远而郡邑,遐取僻壤之区,其有关于利济民物者,莫不因地制宜,以次修举"之语,更发人深思,亦令今人扪心自问如之否。原碑亭被八国联军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烧毁。现存碑亭是2005年重修的,记载自京师至通州修筑道路的情况。 通州八景之一永通桥因远望如长虹卧波,月轮堕水,故有“长桥映月”之称,为明清时期通州八景之一。八里桥之战清咸丰十年(1860年)9月21日,八里桥之战打响。英法联军6000余人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并于18日攻陷通州,21日自郭家坟三路向八里桥一带猛扑。3万余清军分为三部分,僧格林沁部居西,胜保部居南,瑞麟部居东。清军在僧格林沁指挥下英勇迎击,双方激战近4小时。后因西路英军向于家卫包抄,僧部溃退,胜保中弹落马,阵营遂乱。瑞部继续在八里桥头与法军展开争夺战,最后被迫西撤。该战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与英法联军规模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战。清军损失惨重,北京因而失去屏障,咸丰帝于次日逃往热河 。 

小知识:

清真寺的邦克楼和望月楼在用途和结构上有所不同。

邦克楼,也称为“宣礼楼”,主要用于清晨由宣礼员叫穆民进行礼拜,即“邦答”或“晨礼”,俗称喊“班克”。在现代,由于有钟表,人们可以按照时间进行礼拜,因此邦克楼的使用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邦克楼的结构通常包括下层的阁楼和上层的厅,以及四周的围廊和花栏杆,顶部可能还有木质浮雕腰板和垂花柱。

1、望月楼,则主要用于在伊斯兰教历9月1日登楼望月,以确定斋月的开始。望月楼的结构通常更为雄伟壮丽,其设计允许人们从高处俯瞰城市景色。望月楼的二层通常由悬臂梁挑出的回廊组成,也被称为“邦克楼”,是伊玛目或海立凡在礼拜前站在上面念“邦克”的地方,以召唤人们去礼拜

2、总的来说,邦克楼主要用于清晨的宣礼活动,而望月楼则用于确定斋月的开始。两者在结构和用途上有所区别,但都是清真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五时礼拜是穆斯林的重要宗教功课,包括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和宵礼,以下是其具体的仪式流程:

1. 晨礼:在太阳东方初现(拂晓)至日出之前的一段时间进行。

2. 晌礼:在日正刚过,亦即太阳刚开始向西偏倾起,到太阳偏至中途(与地平线呈四十五度)时为止的这段时间进行。

3. 晡礼:在晌礼的时间结束之后直到日落之前进行。

4. 昏礼:在日落(即太阳消失在地平线)之后直至西方天边的红霞完全消失为止进行。

5. 宵礼:在西方天边的霞光完全消失开始,直到翌晨拂晓之前为止进行。

礼拜前需要进行净礼,包括沐浴、净衣、洁处等。礼拜时,穆斯林需要穿着整洁的衣服,面向麦加天房,念诵特定的经文和祈祷词。

阅读 2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