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让阅读与写作伴随着你的人生成长!

王伟民-
创建于05-31
阅读 53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文/王伟民

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始了自己的成长旅程。

                                    ——笔者题记

杨绛先生说:“读书,是一个人实现蜕变,自我救赎最好的方式”。

法学教授罗翔也说:“阅读,的确能够给我们构建一座几乎完全超脱现实的避难所,让人忘记现实中的蝇营狗苟。”

读过书的人,总会在生活中收获许多不经意的美好。

古人说:书中自有千钟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而在今天来看,更为重要的是:读书,是人生的一场修行。

回想自己的前半生,除了吃饭、睡觉、工作,挣钱养家糊口外,业余时间基本上是在书的阅读陪伴中度过的。

少年时代,喜欢读《少年文艺》《少年科学》《故事会》等少儿科普及文艺类书籍;

青年时代,喜欢读《读者》《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意林》《人性的弱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一些励志类书籍,尝试着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豆腐块”类的文章。并积极参加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亲自撰写技术攻关成果报告,代表企业参加主管厅局、自治区质量协会、国家质量管理部门举办的全面质量管理Qc小组成果发布会,并多次获奖。

在步入中年后,随着自己阅历的不断丰富和工作的需要,喜欢读一些与工作有关的专业类书籍,如《企业管理》《啤酒科技》《中国啤酒》《啤酒工业快报》《酿酒》《通讯世界》等专业性刊物。在阅读和坚持中得到提炼沉淀,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写点什么。从此,便开始用心撰写一些专业性的技术论文,参加自治区相关部门举办的一些培训学习班及管理会议;被行业协会及专业机构邀请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和技术交流会,所撰写的技术论文还屡次获奖。

再回观多年前,自己常常被企业派往省外参加一些业务培训和行业的学术交流会,那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绿皮火车,为了缓解郁闷、消磨时光会在临上火车之前买上一本杂志来读。

而自从喜欢上阅读后,有一件事却让自己至今难以忘怀。那时,正逢中央电视台第八套《百家讲坛》栏目热播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而自己正好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属的一家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工会主席。这家企业的老总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员工素质的提升,并把《弟子规》作为企业文化来培植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不仅通过员工捐助和企业购买的方式为员工建立了开发区“五星级职工书屋”,为员工储备专业、社科及文学、生活类书籍4000余册。还在企业职工书屋中制作、悬挂有《弟子规》的宣传彩旗。自己又是这个书屋的创建者和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和阅读书屋的任何书籍。因此,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来到公司阅读专业书籍,在午休时又抽出半小时用来阅读文学书籍。是阅读让自己当时这个跨行业、跨专业的“门外汉”渐渐懂得了所从事行业的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成长为企业的业务骨干。是长期的阅读与写作,使自己在企业技术项目和荣誉申报、企业文化宣传、员工《弟子规》培训和知识竞赛上得心应手,并担任企业微信公众号的主创、编辑及管理员。点滴的成功与成长让自己更加喜欢阅读与分享。

记得在2015年10月11日的这天,自己被企业派往内蒙古包头市出差。在火车的行进途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读后感:“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今天乘出差到包头的机会,坐在T304次火车上,特意带上了一直喜欢读却又没有整块时间阅读的《弟子规》。当看到这段话时,每个字都在触动着自己的神经‘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敬你呢?这就是孝要传达的一个意思’。想想我们自己,有何理由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和长辈呢?一个家庭最好的家风就是:闻到书香,听到安静,看到从容。”

后来在企业的《弟子规》培训和知识竞赛中,自己就用阅读学到的知识为员工讲解《弟子规》的内涵和释义。此举竟然被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和工会作为企业文化培训的典范学习推介。在四年的任职历程中,自己是该公司唯一一名长期坚持第一个到公司,并无请假、迟到、早退、脱岗的员工。还主动承担起为企业每年员工年会撰写节目串词的重任,曾多次受到企业领导的表扬和奖励。

读书贵在用心和坚持,在后来的出差及与家人的旅行中,先后又拜读了《活着》《蒋勋讲红楼梦》《康震古诗词81课》《杜甫传》《苏东坡传》《人世间》等优秀作品。

读书与写作让自己对生活和工作充满了信心,并深刻认识到:

读书是一件及其奇妙的事情。读书可使人的心灵有趣,可使容颜经得住岁月的洗礼而不显寡淡无味。

读书可使寡言者不寂寞。寡言者避开热闹的人群,恰好可以尽情遨游在书海之间。触摸智者的灵魂,呼吸自然的气息,体悟人世的冷暖、生活的悲喜。

读书可使善谈者睿智深刻。不读书的善谈者,无非供人一笑,笑过也就作罢。而读书会使善谈者的才华发挥到极致,到达智慧的境界。

于男人而言,读书是强壮形体的营养剂;于女人而言,读书是修饰容颜的化妆品。读书真是一件及其微妙的事啊!只是凡俗中生活的人们,被繁重的工作或琐碎之事搅扰,心绪难宁,很少有时间静享读书之妙,真是可惜!

而写作,就是在和自己对话。一些荒诞、冲动、含混、错误的想法,如果能写出来,就已经被纠正了一半。

写作,就是思考。写作能力就是思考能力,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是提问题的能力。

写作,是一种精神享受。这些年,很多熟悉的同事经常问我:“读书能带来快乐吗?你经常都在写作,不觉得累吗……”。

而我总是笑而不答。因为,他们不阅读,不提炼文字语言,很难理解到其中的乐趣。

在这里,我引用一位文友的话告诉大家:“写作,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悠哉乐哉。”

我还发现,不光是我把写作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我的周围,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几十年如一日,沉迷其中。在无数写作者之中,有人写作赚钱,有人写作不赚钱,或者赚很少很少的钱,为什么还是风雨无阻的写,怡然自乐。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

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说:“对我来说,写作就像呼吸一样,不呼吸我就活不成,同样,不写作我也活不下去。”

由此可见,对喜欢写作的人来说,写作不光是一种美好,更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

而对自己看言,读书与写作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不一定非得读出名堂,写出鸿篇巨著。可以读给自己听,写给自己看,权当是一种“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丰富人生”的历练。因此,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不大也不小目标,在退休之前要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和相关文献上发表论文100篇。昨日细细盘了一下点,在国内学术刊物和相关文献上发表论文78篇,在《稷下散文》和简篇、美篇等自媒体上发表散文、随笔等24篇,共计102篇,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离开工作岗位和进入退休生活后,除了带孙子,照顾好一家人的生活外,更喜欢阅读一些文学类的书籍,尤其是历届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人世间》《额尔古纳河右岸》《天行者》《蛙》《北上》等著名作品。并给自己定下一个愿景,退休后,每三年必须阅读完100本书。截止目前为止,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正好阅读了50本,并在手机备忘录和电脑上整理出了阅读记录。现在,除了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外,已成为银川市金凤区图书馆图书借阅的“常客”。是阅读与写作成为自己的知识源泉,也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从书籍阅读中悟出了许多人生真谛。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让自己变得不再浮躁和气馁。从而发现,自从爱上阅读,坚持把写作当成自己的一个爱好后,经过自己辛勤付出和深耕细作后,真的收获了许多。

读李白,你可以化身成一身青衣的游侠,访遍山川大河,看遍人间百态,孤独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热闹时“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读杜甫,你便是那个最为忧国忧民的诗圣,登高之时感伤于“无边落木萧下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茅草屋里畅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今年3月份,在带着家人到海南文昌旅居看海期间,还专门抽出时间到逸隆湾海上图书馆去体验了一把海上阅读的惬意和魅力。再次深刻感悟到:“书中的文字需要细细品味。在合适的时间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静坐,翻开书,慢慢往下看,走进书中的世界,这将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时至今日,自己已由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顺利迈入耳顺之年,人生走过了大半个春秋。无论是遇到喜悦、悲伤,还是痛苦,自己都能始终怀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笑对人生的心态。尤其是在退休以后,心态变得更加乐观、平和、豁达、宽容,也许这就是阅读的力量。书虽然不能直接改变自己人生的长度,但它却扩展了自己人生的宽度。

常有人问到,人为什么要读书?人读了那么多书,还不是吃一担米,睡一张床,落脚在一座城市,打一份工作。读书和不读书,都要经历同样的事,那么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觉得这10句话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读书,是自我增值最经济的途径;读书,是培养气质的绝佳途径;读书,能使人心灵干净,心态平和;读书,是对抗烦恼、迷茫最简单而实用的方法;读书,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的人;读书,让你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读书,可以让你体验到不同的人生;读书,让你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你读过的书,就是你的格局;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人民日报说:“读书、运动、早睡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尼采说:读书,就是沿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

阅读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高度。它让我们见识更广、人生更宽、思维更深。因此,让我们一起养成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去阅读吧!

阅读 53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