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堂第50期格物1班第16小组第二封家书—《医学的基础》

钟子泰
创建于2024-05-31
阅读 3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间:2024年4月15日

姓名:钟进杰

地区:广东阳江

主题:《医学的基础》

正文: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写到:“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学医的基础,就包括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的《老子》《庄子》等。这是为什么呢?文中说到学医之人是需要仁义之道、慈悲喜舍的精神。

裴一中在《裴子言医》中讲到:“医何以仁术称?仁即天之理、生之原,通物我于无间也。”又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现代外科之父裘法祖教授看到这句话后便总结道:“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药王孙思邈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讲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一般人真的可以做到吗?如果这人没有大慈大悲之心又如何做得了?

老法师把儒释道三部经典,儒家《弟子规》,道家《太上感应篇》,佛家《十善业道经》作为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根。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就知道了,医学的根本是仁爱之心,而仁爱之心源自于我们的思想道德。思想道德的养成需要后天的学习。《三字经》中就讲到“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好人坏人都是教出来的。小时候常听老人家讲“小时偷针,大时偷牛。”正如《三国志》中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写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就是说不要忽略小小的过错,如果不加以改正,日后便会酿成大错。前些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小孩子在父亲的车上放烟花,被父亲发现后就用棍子来教训他。然而评论区中却出现了大量三观不正之人,什么“不至于此”、“太残忍”、“孩子还小不懂事”之类的评论。正所谓“慈母多败儿”,乃至“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现在的人普遍接受了西方那套教育方式,都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好孩子了。像我们小时候做错事,父母对我们的打骂我们都习以为常了。打就一定是错的吗?我的体会是打得疼可以让我们记忆深刻,下次不敢再犯错事。而口头的教育不痛不痒,也许过一会又忘记了。当然只有在我们孩子犯了严重的潜在过错才适合用打。无论是何种教育方式,其最终效果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在童蒙时养正,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础,更是成圣成贤的基础。故教育方式冇有好坏优劣之分,只依情景根性随心所用。

如果我们现在的医生真的能够严格按照古人所提倡的“打好道德基础”,现今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医疗腐败现象,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这个做人做事的基础不仅是指我们学中医的人要学,任何医学的学生都应该学习。西医同样也注重医德的建设,只是时间过得太长了,或许我们已经忘了。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其誓言中就强调“无论至于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及奴婢,我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我相信希波克拉底的这种医德精神也是有传承的。《医学原本》中就有介绍到:“在古希腊神话里,阿波罗被视为司掌文艺的神,主管光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等,是人类的保护神、光明之神、预言之神、迁徙和航海者的保护神、医神以及消灾弥难之神。阿波罗与凡人克洛尼斯的儿子阿斯克勒庇俄斯是一位半神,医术高超,甚至能起死回生,希波克拉底的父亲赫拉克来提斯是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后代。”

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做总结了。医学的基础就是医德,儒家谓之仁爱之心,道家谓之好生之德,佛家谓之大慈大悲!用阳明先生的话来讲,那就是我们的良知之心!




  此致

            敬礼

                                 钟进杰敬上

                         2024年4月16日

阅读 3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