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所得    研有所获
一一南城县盱江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纪实

何敏
创建于05-30
阅读 277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五月,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份教育的真情。从教研出发,一路跋涉,寻找思维碰撞的诗意和远方,在课堂中探索一路芬芳,收获教学的精彩和成长。5月30日,我校语文老师齐聚多媒体教室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梁瑶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堂展示课《我变成了一棵树》,在梁老师的反复钻研,精心打磨之下,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体验了一堂引人入胜的语文课。

“研”途花开绽芳华

梁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过程井然有序,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交给孩子们。

在教学过程中梁老师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同时紧扣教学要求,通过多种读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安排了说话练习“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激发孩子们创作灵感,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真实地表述自己内心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研”路俯拾皆芬芳

课堂虽结束了,但老师们的学习没有结束。第二节课,梁老师与大家分享本课的教学设计与意图。语文老师们进行评课,在交流、探讨、思维的碰撞中,对课堂中的亮点给予充分肯定,也指出了不足之处,衍生出教学智慧的光芒。

梁瑶老师:本课从英英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英英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表现了儿童天真而丰富的想象力。

在教学本课时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读,所以这节课我想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读要有一个过程,必须由浅入深,有层次地去读,因此教学设计分为三步读。第一步:朗读,这是读的最初阶段,在指导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读,让他们在读中感受文本。第二步:诵读,这一步要求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朗读节奏及情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并在随后的讨论交流中边理解文章内涵和感情,并让学生有感情的读第三步:悟读,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验到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一步把握文章主旨。


张丽娟老师:梁老师能设计情节图,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文章的奇特想象。课堂伊始,梁老师创设了一个大情境:播放雯雯姐姐的故事征集要求:变什么?怎么变?变身之后有哪些神奇经历?老师利用这个情境贯穿整堂课,又在课中恰到好处地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为学生搭好了一个支架,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创编故事后,饶有兴致地讲故事给雯雯姐姐听,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胡云香老师:教师目标设计“导”的思路清晰,学生“学”的目标明确。教学优化,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学生课堂容量大,积极思维主动缜密有效。课堂练习有梯度,切实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课堂上能及时反馈练习,教学目的达成率高。总之,这堂课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学生想象也得到尽情地发挥,学生说得意犹未尽。在孩子们的心中,想象的世界里面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教学中紧紧地扣住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而且安排了说话练习。“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让每个孩子通过想象激发创作的灵感,体会成功的喜悦。想象多样性,便于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熊细莲老师:从教学设计来看,这堂课双线交替,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逻辑严谨,思路清晰。就总体构思而言,以理解文本内容、发掘想象方法为主线,以参与实践、练习运用想象方法为辅线,把文本学习、知识习得、实践迁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设计小练笔这个环节,梁老师给学生提供创作要求和方法,紧扣课文内容形式,并且创设情境一一连线雯雯姐姐,作品是否能入选?这个环节新颖独特,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上课过程中,朗读的多样性得到体现:个别读,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教师领读等等,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曹芹老师:在课堂中教师能进行两组句式的训练,学生在由老师由扶到放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说句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文章语言想象的有趣和奇妙,学生在交流中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学习作者的想象方法,为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打下了基础。

朗读也是感受作者奇妙丰富想象的一个关键环节,而“我”馋得直流口水的场景,梁老师利用配乐引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小动物们的对话,学生在读的时候都忍俊不禁,通过朗读走进了想象的世界,感受到了作者神奇的想象。

吴文妍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梁老师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在两次想象环节的设计中更是体现了这两点。第一次提问:如果你会变(    ),你会变成(     )?而第二次则在第一次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出变化的过程,并让学生完整地表述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黄婷主任:本篇文章作为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它承担着落实语文要素、为习作铺路的重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想象的有趣和神奇,最终结合生活实际,顺着事物的特点来表达想象。教材后面安排了两道习题:第一题指向内容理解,说说“我”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旨在感受想象的丰富和神奇;第二题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借鉴课文思路展开大胆想象并进行表达。

语文的学习绝不能仅停留在课本,可以抛砖引玉进行拓展延伸,以此去激发学生阅读更多优秀的作品。比如可以设计课后作业:英英不想吃饭,变成了一棵大树,经历了这么多有趣神奇的故事。无独有偶,有这样一个顽皮的小男孩,被施了魔法,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他骑着鹅也开启了一次奇异的旅行。他就是尼尔斯,那么尼尔斯到底经历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可以借阅《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来读一读。

水本无华,相撞而生涟漪;

石本无光,相击而生灵光。

心灵的碰撞,灵感的生发,即教研的意义所在。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使自己的课堂有特色、有成效,并成为学生乐意理解接受的课堂。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希望老师们能博采他山之石,牢筑自己的城池。希望在追求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更加秀丽的教育风景。相信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会涌现出更多精彩的课堂,激发更多智慧的火花。让我们在思考和实践中前行,智见教研,点亮未来。

                                    南城县 盱江小学

                                    2024年5月30日

阅读 277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