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初夏时节,芳草茂盛。在这骄阳似火的夏日里,由鑫源新村小学郝文玉老师执教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有序展开。呈现了一堂有趣味,有韵味的精彩课堂。
郝老师由学过的文言文导入课题,做到了“温故而知新”,既复习了旧识引起学生共鸣,又引出本课课题,一举两得。
课堂初始,郝老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自己指出生字中容易书写错误的地方,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言:“松声、涧声、琴声、雀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为解决文言文难理解这个拦路虎,郝老师在讲解课文过程中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精炼和魅力。
所谓“书读百遍,而义自见。”,想必听课的老师们也是赞同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文言文意思难解,郝老师就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方法指导翻译文言意思,通过师生交流,展示翻译成果,渗透方法辅助理解。
“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两句毫不相干的对话究竟妙在何处?郝老师又引导学生聚焦对话,在品读中明杨氏之子的聪慧,想象画面悟智辩之趣。解读杨氏之子以牙还牙之智,语气委婉之君子风范。郝老师的教育似春雨润无声,水到渠成。
课后,所有老师在办公室进行评课。董老师针对本节课阐述了她的教学设计和重难点,课程结构既完整又有条理。听课的语文教师各抒己见,对郝老师的这节课给出了中肯的评价。最后,曹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希望老师在课堂教学和学生成绩方面做到平衡发展,这也对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学有所获,获有所思,思有所行。我们坚信,在教研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