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一定要恋着些什么,恰似语文人对的语文教学的执着。5月29日,王桂君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齐聚十中,开启了一场“作文教学”之旅, 旅程在两位青年教师的作文指导课中拉开了序幕。
一、授课
外语实验学校的刘姝怡老师带来《“五审”文题,拨云见意》,课堂在“复习学过的课文,找托物言志+象征的例子”中展开;在“何为审题—如何审题—真题演练—对接高考”中层层深入。刘老师独创五审法,通过审作文的类型、审题眼、审隐喻、审限制和审要求教会学生们学会审题,在“你是出题人”环节中教会学生以歌词为题,立意高远,引人共鸣。刘老师和善的笑容、睿智的谈吐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着语文的魅力。
来自十三中的冯一丹老师讲授的《学写故事——写波澜曲折的趣事》,上课伊始采用文字叙述导入,以课文《社戏》为依托,以创写好故事为主线,以小组讨论为契机再辅以数学文字的助力,使整堂课环环相扣、异彩纷呈。课堂从“认识好故事”开始,在“争做故事小能手”中结束,形成课堂闭环。
二、说课
刘姝怡老师:
针对期中考试较差的作文成绩,和学生平时的审题习惯,故设计了这个审题作文课,让学生从拿到卷子的那一刻开始,能够按部就班的逐层剥析命题者的意图。在此基础上,自己成为出题老师,从高度和全局把控中考作文题的内核,进而从立意上突破作文审题重难点。
冯一丹老师:
导入部分采用了文字叙述导入,主要谈到悬念和波折的两点,让学生更加自然的感知本课。教学目标前两项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成,第三项由于时间关系讲解不透彻。教学过程中,采用学讲练改的方法,让学生在课文里学习到波澜设置的方法,从而认识到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到日常教学中学习到的课文,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在故事接龙的环节中既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也做到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对于悬念的方法还需要展示出具体的例子,由于时间不足,学生所写的范文未来得及展示。
三、评课
赵慧英老师:
知识有延续性,可以延伸到高考。教师的台阶搭的好,便于赏析,便于利用。
姜旭老师:
两位老师的课环环相扣,有梯度、有层次、有氛围感。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导入时活跃课堂气氛效果会更好。
四、总结
工作室主持人王桂君老师对本次活动做最后总结发言。王老师从三个方面对本次活动作结:
原态
“原生态”是一种存在于民间原始的形态,我们的教学也应如此,洗尽铅华,以真实的面容来面对,课堂教学需要有效而真实,只有原汁原味才能品出教学中的酸甜苦辣。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从“散文阅读”到“诗词教学”再到“作文教学”,我们的教研始终向着“有效”深耕,向着“真实”漫溯。
激趣
王老师指出:每篇课文都有用,写作和生活是可以拉近的。刘老师的课联系生活增意趣,冯老师的课设置情境添色彩,二人各有所长。不仅如此,王老师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不仅可以用歌词为作文命名,我们看过的电影、读过的诗词都可以作为作文名;创写故事时要指导方法加参照课例,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学生的写作才更有生命力。
思辨
中华民族是一个长于思辨、善于筹谋的智慧民族,我们的课堂不需要虚假的热闹,而需要实实在在的思考。课堂上我们要慢下来,让孩子们沉浸式思考,才能有更多的生成。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如“诚信”主题作文,就可以进行逆向思维,以“不诚不信不为过”立意,不仅新颖,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礼记•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的语文之旅亦是一场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成长、不断坚定信仰的旅程。一寸光阴一寸心,似花似草有余音。活动结束了,而钻研未停;课程讲完了,而余音早已沁入学生脑海,根植于学生内心。相信花开有信,敬请期待!
编辑:冯一丹
撰稿:罗颖芳
审核:王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