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

莲湖区精防办
创建于05-30
阅读 50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年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时有发生,对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国家也在不断的加强监测、预警、救治、救助、服务管理等措施的完善。正确认识和对待精神障碍患者的肇事肇祸,有助于我们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什么是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

肇事是精神障碍患者在精神疾病症状的驱使下,违反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出现了一些危害社会、伤害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应该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范围内。

肇祸行为比肇事行为严重,违反了我国《刑法》相关规定,造成了轻伤害以上的行为。

如果是正常人群,造成轻伤害以上应当受到法律惩罚。如果是在精神疾病发病状态下产生肇祸行为,则可能不用负刑责。于是社会上就产生了一种误区,认为只要有精神障碍的诊断,则患者所有的肇事肇祸行为都不负法律责任。

事实上,精神障碍患者不是在什么阶段下都丧失责任能力。每发生一次肇事肇祸事件,都要针对患者当时的状态进行司法鉴定,评定行为人承担刑罚的能力,包括刑事(民事)责任能力、限定(部分)能力、无责任能力。司法机关据此判定行为人是不是要负法律责任。

哪些精神障碍患者容易发生肇事肇祸呢?

精神障碍的范围很广,可能产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障碍多见于六种:一是精神分裂症,二是双相情感障碍,三是偏执性精神病,四是分裂性情感障碍,五是癫痫伴发精神障碍,六是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这六种疾病在我国统称为严重精神障碍。这里也只有一小部分人群可能发生肇事肇祸行为。

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先兆有哪些?

1、情绪不稳定。患者可能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等症状,这些都是危险行为的潜在先兆。

2、社交障碍。患者可能出现与他人的交流困难、不合群、孤立等表现,这些可能会导致其通过危险行为来应对人际冲突。

3、妄想和幻觉。部分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妄想和幻觉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其产生攻击性行为。

4、行为异常。患者可能表现出突然的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这些行为预示着更为严重的危险行为。

如何预防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

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等行为是因为患者正处于发病期,所以防范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根本在于治疗和管理。

1、及时就医。一旦发现患者有精神症状,应尽快带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定期随访。对于已经确诊的精神障碍患者,应定期配合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来控制症状,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4、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改善社交能力,降低暴力行为的风险。

5、家庭和社会支持。为患者提供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有助于减轻其心理压力,降低暴力行为的发生概率。

莲湖区精神卫生与心理服务热线

029—86310362

18049528303

阅读 50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