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镇团委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守护成长净土”专题宣讲活动

青春新市
创建于2024-05-30
阅读 37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预防校园欺凌事件,进一步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5月29日,新市镇团委邀请司法所工作人员到新市镇中学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守护成长净土”专题宣讲活动。

宣讲员结合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校园霸凌的特点、主要表现形式、发生场景、如何预防应对”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深入剖析校园欺凌的诱因、特点及心理活动,引导同学们既不要做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也不要做“旁观者”,更不能做“欺凌者”。

校园霸凌类型

   * 肢体性霸凌,也就是肉体上的欺凌行为;

   * 言语霸凌,如辱骂、嘲弄、恐吓等,侮辱性外号;

   * 性霸凌,对他人性别特征、性别特质、性倾向或性别认同进行贬低、攻击或威胁,如荡妇羞辱、对发育较早的人指指点点,或脱光衣服拍裸照等;

    *关系霸凌,联合其他人孤立、无视、离间或排挤别人;

    * 网络霸凌,利用手机或网络等方式污蔑、毁谤;

    * 偏见霸凌,对不同性取向、种族、宗教的人有偏见,并表现出歧视的语言和行为。


校园霸凌成因分析

   *个体因素:施暴者自身有自尊问题、社交技能不足、情绪调节困难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如冲动控制障碍、品行障碍)导致霸凌行为。

    *家庭原因:家庭环境中的暴力、忽视或过度纵容会影响孩子的行为。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霸凌行为为孩子提供了模仿的机会。

    *社会环境:媒体和网络上的暴力内容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态度。部分学校缺乏有效的监管、干预措施或反霸凌政策及教育。

    *群体心理:未成年人可能会通过欺凌行为来提高或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有一部分欺凌者是由于怕被排挤和欺凌,所以选择“跟风”。


校园霸凌预防及应对措施

     *孩子自身: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所控制;及时向信任的成人求助。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勇敢和自我关爱的一种方式。

     *家长方面: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注孩子的校园生活和心理状态。发现校园霸凌应保留相应的证据第一时间向学校反馈。

    *学校方面:提高对霸凌行为的认识,具备识别和处理霸凌事件的能力,畅通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沟通渠道。加强法制教育,起到震慑作用。

    *社会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通过此次宣讲活动,提高了学生们对校园霸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能力,强化了学生们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 37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