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平城区第二十三小学校五洲分校五月份以“科学概念的教学策略(一)”为主题的科学教研活动

五育并举 幸福五洲
创建于2024-05-30
阅读 99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潜心教研勤探索,扎根教学促提升”。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打造高效课堂。二十三校五洲分校科学组全体教师在侯月峰副校长的组织下,积极响应平城区科学中心教研组要求,认真开展了5月份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科学概念的教学策略(一)”,通过线上教研的方式呈现。教研活动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南京市晓庄学院的卢新祁教授讲解第二节《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和重点》、第三节《概念的认识》的讲座;第二部分,由苏卫芳老师对五年级上册《热对流》这节课进行课例解析。

       在讲座中,卢新祁教授通过对科学究竟是什么,国际科学课程改革趋势,小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科学素质,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论,教学上大的出发点,学习、分析教材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的解读,让我们知道了科学的价值。卢新祁教授对儿童发展的特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共分为五个特点: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均衡性,4、稳定性、可变性,5、个别差异性。他指出:“科学教学的重要问题是兴趣的降低是导致科学学习理解程度降低的最大困难”。我们要认清学科的本质,科学的重要特性是实践性。学会欣赏“儿童的科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科学”。总之,儿童的科学学习是桥梁,教学架起儿童和科学之间的桥梁。

       接下来,苏卫芳老师对《热对流》一课进行课例解析。本课由烧水的视频导入来揭示课题,通过讲解烧水的过程与原理,让学生了解热对流。通过学生思考红色热水放到冷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实验,来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现象、热在空气中的传递现象。通过实验现象总结什么是热对流,热对流有什么特点。课程的最后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会转动的走马灯"。这是一堂精彩、成功的课,做实验时看到了学生的喜悦与享受,给学生心理种下一颗科学课是有趣的、好玩的种子,使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通过实验,学生能更加直观的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仰高笃行,知新致远。这次的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科学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也为科学组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相信科学学科的老师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沉淀自我,同心齐研,向学而教,我们一直在路上!


图片提供:刘建芳

图文编辑:郭虹蓉

内容审核:侯月峰副校长

阅读 9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