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聪明的家长应该从深切智慧的爱出发,密切与孩子接触,发现和挖掘孩子的优点,用心去点亮孩子的自信,用自信去点亮孩子的生活。
尊重孩子
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不是设计师,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孩子的路,如果一定要教育,就教孩子勇敢地做自己,主动地承担责任。要多关心孩子的感受,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要做到不攀比,不强求,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他们一起成长进步。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发展。作为父母,我们习惯于比较,“看看别人家的谁谁”;习惯于追随,看别人学钢琴、让自己孩子去学,看别人学篮球,给自己孩子去报;习惯于凌驾于孩子的意志之上,指挥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却没有蹲下身来,真正去了解孩子希望做什么。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跟家长与孩子的良好关系息息相关,家长要放开视野,考虑孩子学习、成长的内驱力,找到激发孩子成长的关键点。
教育家卢梭曾言:“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价”。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孩子,尊重成长规律。
培养孩子
让他有热爱生活的能力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在评判孩子成长的标准上,不妨更多元些、包容度更大一点。不要只揪住孩子的文化成绩,更要培养孩子好的习惯、优良的品质、生活的技能技巧。而是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体验机会,选择机会。
家长要关注孩子终身发展。“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要有长远规划,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孩子提高抗逆力,心理弹性和韧性增强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栉风沐雨,玉汝于成。从长远看,一定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让兴趣爱好从小生根发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生长节奏,有的发展快点,有的慢点,但最终大多会开花结果,父母应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在陪伴过程中发现孩子某种兴趣。然后因势利导地提供支持。
合理化目标
让他前进之路更明亮
家长要确立适当的目标,不要给自己和孩子过大的压力,不一味的追求速成,而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的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育。将目标降到与孩子的当前水平和儿童发展水平相匹配,通过行为观察记录,看到孩子的认知困境和能力困境,调整每一周的行为目标,建立能力方法体系,以帮助孩子达成发展目标。
只有父母先放下无处安放的焦虑,才能成就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在未知面前,焦虑只能增加痛苦和烦恼,让大人和孩子都疲于奔命,痛苦不堪。慢慢改变自己,不要焦虑,不能让家长的焦虑压垮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胜于苦口婆心,耳濡目染胜于耳提面命。父母是一个无法提前上岗的职业,并且没有退出重来的机会,好的亲子关系也是一场心灵的救赎,陪同孩子一同成长。一起去看世界,看众生,一起面对困难和挑战,一起经历失败和挫折。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长与子女共同的成长与提升。我们在陪伴孩子长大的同时,我们也是在不断的受教育,不断地进步。
生而有涯,学而无涯,家长要做好孩子人生领悟的引路人。父母的光芒决定孩子的高度和温度。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尊重孩子的天性,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编辑:徐明霞
审核: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