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1日上午,我们一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如期开展,本次活动由23101班袁孟娜老师执教,教学内容为一年级下册第17课《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一年级孩子身心发展有其独特的阶段性特点,因此,如何把童话故事的趣味性与课文教学的知识点相结合,把课上得“有趣有味简单”是老师在备课时一直思考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语文课更生动是本节课的目标和方向所在。
首先,袁老师利用游戏复习导入,多媒体随机出示生字,学生们认读,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考察学生们对于上节课生字词的一个掌握,学生们认读时声音都很响亮,发言也很积极。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多媒体出示小猴子下山的分别到了哪的图片,让学生们边看边思考小猴子下山分别到了哪些地方,图文结合,学生们都能准确找出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边”这四个地方,看来学生们都观察得很认真。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接下来袁老师带领学生们进入课文,首先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让孩子动笔画出小猴子下山时看到了什么;接着引导学生,小猴子看到这“又大又多”的玉米,它心情怎么样,它是如何做的,让学生们圈画出小猴子看到玉米后的动作,并细致解释动词“掰、扛”的意思,之后通过指名造句,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动词。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细致讲解“2~4自然段”,引导学生自学,并对里面的一些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瞧,我们的老师听得多认真呀!😁
授课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注重引导,使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对本课中的“动词和又()又()”的细致讲解,同时出示练习,考察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并考验学生们的积累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们通过表格推断“为什么小猴子会空手回家?”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但是育人永远比教书更重要。课堂接近尾声,袁老师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做任何事情必须明确目标,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会一事无成,也不会有任何收获的道理。
并布置作业:和家人分享故事和续编“小猴子第二天下山……”,用上句式“小猴子来到哪……看见什么……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课堂结束后我们趁热打铁,各位老师就本节课做了走心的点评,老师们分别说出了本课的优点和不足,大家相互取长补短,都受益匪浅!最后,安校长和张主任也都进行了总结,也对后面要开展教研活动的老师提出了要求:平时要把常规课当作教研课来设计,只有我们自己把这种理念运用在平时的常规课上才能在教研课上熟稔有余。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让我们继续团结协作,共同分担,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