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辗转流年。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工作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工作计划,全体语文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课堂教学深耕。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教研活动,校长朱坤杰和教研主任郭玉芳全程参与了语文听评课教研活动,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活动一:同课异构
——五年级《田忌赛马》
第一节课由五(2)班康平老师执教。本节课设计层层递进,步步“精”心。整堂课紧扣单元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展开。康老师首先以复习导入课题,让学生通过梳理文中人物关系,抓住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接着,张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孙膑为什么能做到胸有成竹?然后,老师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捕捉关键信息,引导学生边读边思,在多形式品读中感受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一步步探明人物的思维过程,明白孙膑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乃是仔细观察、周密分析,认真推断的结果。
第二节课由五(1)班张春荣老师执教。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主要侧重激发思维,在层层深入的分析中,让学生懂得田忌赛马是“智慧”的比赛而非“力量”的比赛,张老师通过学生贴对阵图、复述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操作中,提升了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梳理孙膑以弱胜强策略的思维过程,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懂得做事要开动脑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课堂上,张老师自始自终都在创设和谐、愉快、自主探究的氛围,没有滔滔不绝地分析,而是指导学生通过读、讲、议、说、摆等方法亲身体验学习,经历学习的过程,课堂学习、讨论氛围浓。课堂上精心准备了一个学生喜欢的思维游戏——扑克牌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比赛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的辩证思维方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数字形式更易于学生理解“最佳策略”。让学生自己经历把多种可能性一一找出来,从中选择最佳策略的过程,感受教学中的优化思想。
同课异构
——三年级《守株待兔》
三年级老师就《守株待兔》一课进行同课异构课堂展示,各自解读课标、钻研文本,以不同的教学风格演绎着同一个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建构模式、迥异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令课堂“同”中求异,“异”彩纷呈。
陈红艳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扣主线,关注课文的语言特色、蕴含的道理,并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提炼寓意,拓展思维,扩大视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学会了运用方法、理解文意、得出启示。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法可依、学有收获、学有成效。
林春英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借助注释和结合插图的学习方法,带着学生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思考、在细读中品味,并通过两个问题,引出《守株待兔》这篇小故事所要揭示的大道理。课堂中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地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把寓言的道理牢记于心。
范文文老师教学思路清晰,紧抓本单元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充分落实了单元主题和目标任务。通过讲一讲、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回顾并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教学“耕”,以及拓展“者”的相关词语时,老师均能从课内或者课外知识的关联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学生后续学习文言文做好积累与铺垫。
携一缕阳光,带一丝芳香,共见一路繁花绽放。同课异构始终不变的是教学内容,万变的是教学方式。此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开启了教师们思维碰撞、智慧共享的教学研究之旅,无论是执教老师还是听课教师,都在交流中拓展了思路,在研讨中汲取了经验,在反思中获得了成长。
活动二:示范引领
第一节示范课是韩芬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母鸡》一课,韩老师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定目标。抓住教学重点,以完成调查报告导入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体会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情感变化。巧妙地以控诉状和表扬信为抓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寻找具体事例,感受到老舍对母鸡情感的转变。读思结合,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品质。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课程的最后,韩老师将文本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以“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母亲”引申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出示生活中母爱的温情瞬间,让学生和老师都沉浸在深深地感动之中,有效地诠释了文本的主题,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第三实验小学教研主任郭玉芳以一年级语文《咕咚》一课为示范,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利用连环画课文的插图,运用图文对照读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对比,聚焦课后的习题,紧扣“问号”主题,创设学习情境,以自然现象引发的趣事走进课文;再以“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探明“跟从”原因;以“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么做的?”引出探秘内容,以此形成两种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再围绕“为什么都笑了”进行思考。这样的四幅插图,四个“问号”串成了本课借助图画阅读课文的探秘之旅,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的思辨性思维的发展。同时,由问题形成板块式教学,教路清晰,不零散。
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小兔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和“一个跟着一个跑的”三个情境,在做动作、情境表演中指导学生理解并积累“拔腿就跑”“热闹”“一个跟着一个”等词组,体会感悟人物对“咕咚的害怕”,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言语智慧,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本节课,郭主任树立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意识,设计了“点亮星”的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自评、互评中有的放矢地达成学习目标。
两节示范课教师不仅充分展示了我校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让其他教师及时丰盈自己的课堂教学,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一次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一步一阶段,一步一成长。
活动三:交流研讨课
四(3)班付凤琴老师从作者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变化导入,引导学生从读中品,读中悟等方式感受作者情感变化,再通过小组合作汇报的方式深入了解母鸡特点,从而理解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感情的变化。另外付老师还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对比《猫》和《母鸡》写作方法,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训练。
郭超华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语文《鹿角和鹿腿》践行先学后教,在学生充分地练读后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并及时总结学习方法,由扶到放,让学生迁移方法,借助提示语、语气词、标点等体会鹿的心情,通过自己练读、展示读、男女生合作、师生合作、表演读等反复朗读,读出鹿的心情变化,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学习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的自我探索,也需要老师的适时点拨,更需要反复运用实践,才能生成有生命力的语文课。
郭媛媛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课文《神州谣》,这是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简短,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课文重点,抓住释题、生字、读文、写字几个环节,环环相扣,流程清晰,合理利用视频理解词语,再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这些美丽的地方,并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带领孩子们一起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受祖园的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产生自豪和热爱之情。
《荷叶圆圆》是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散文诗。朱蕾老师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她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多种方法朗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引导学生读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夏天的美好。一开始以简单精美的简笔画引入课题,并让孩子们读课题,了解叠词,读好叠词。然后带领孩子们随文识字。在识字过程中朱老师利用精美的课件把枯燥的生字形象化,让学生沉浸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从词到短语再到句子,有梯度地进行朗读指导,在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的同时,记牢了生字,达到了阅读目标,又理解了课文。低年级的孩子自律性不高,课间游戏的设计,巩固识字,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李英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语文识字课《操场上》。李老师把握了教材的特点,教学重点准确、突出,从对识字方法的渗透,到注重字音的准确拼读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环节扎实有效。课堂上李老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依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说出运动项目,从而引出本课词语。指导识字,李老师采用了字理识字,词串识字,生活识字,比较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把识字教学与认识事物和学习语言结合起来。使静态的、零碎的汉字依附在⼀个完整的操场活动中,使汉字拥有了灵性。
《小壁虎借尾巴》是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篇知识性童话。王舒妤老师以“读”为主线。围绕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分别向谁借尾巴,最后结果如何?快速展开教学。能抓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成点”,第3、4、5自然段结构相似,王老师将第3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表达方法。第4、5自然段的学习便有了梯度。老师搭建支架,通过图文结合,创造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尝试说小壁虎还可能找谁借尾巴。老师利用这三个问题来设计教学思路,解读文本,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
教研活动总结
本次语文教研都做到了几个"关注":
关注了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关注了学习目标的先导性;关注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关注了学生学法的迁移性。
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聚焦单元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梳理出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低年级的教学妙趣横生,课堂中创设的学习情境,图片、视频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听课兴趣。
每位教师能做到精心备课,紧扣课程标准,进行有机整合,并正确处理教材。注重基础,讲解细致。在新课伊始的情境创设上,教师能精心准备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注重教材资源和学生资源的挖掘及运用。教师课堂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凸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互动、对话的平台。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指明了语文教学今后还需努力的方向:
1. 一堂好课应该是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性和有待完善的。我们要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任务群的内容与要求,全面联系,把握单元课文之间的关系。
2.在备课时,教师要思路清晰,目标简单明确,教学设计关注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环节中要注重方法的总结,知识的拓展。课堂结束后,要实现一课一得,要让学生在听课之后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3.让学生经历真实有效的思维过程是最重要的,让孩子真读真思真感受,学生要会用方法去做事。语文课课堂中要树立典型,设计的活动要让学生可理解、可操作、可评价,从而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平时要多关注细节,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课堂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站有站姿,坐有坐相,尤其强调学生的书写及坐姿等。另外,教师要多注意课堂上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不要太单调、唯一,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我们于唤醒中迈步,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研之弥深。每一次高质量的课堂呈现,都是课下无数遍的打磨,是老师们互相切磋,不断前进 ,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愿我们以每次的教研活动为载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实际行动不断精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而打造学校可持续、优质的“名牌课堂”。
供图:语文教研组
编辑:朱蕾
审核:郭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