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古都秦风唐韵 追寻延安革命精神----华山中学梨华校区第四学段研学活动

      西行漫记,历经成长。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发展,让学生在研学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全面提升梨华学子的综合素质,近日,我校七年级的同学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敬仰,踏上了前往古都西安的研学之旅。在这趟充满文化气息的旅程中,我们不仅领略了西安的自然风光,更深入地体验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与人文魅力。

启程,向古都进发

      行车途中,我们的心早已飞向了那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在火车上,同学们兴奋地交流着对西安的期待和想象。当列车缓缓驶入西安站,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古都记忆----西安篇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它象征着一个帝国的崛起, 一个时代的烙印, 诉说着秦帝国往日的辉煌。同学们跟随导师的脚步了解历史知识,链接学科内容。

      研学队伍历经大雁塔广场、大唐不夜城,感受了盛唐时期的繁华和文化底蕴,让人仿佛置身于大唐盛世之中。感受现代科技与古代建筑的融合。

      行程中参观明城墙,了解了古代城防体系以及城墙的组成部分,学习古代城防体系,清晰城墙上各类建筑的作用和相关历史故事。在老师的讲解中,小组成员链接学科知识,丈量城墙长度,体现了知识和实践的相结合。  

大秦之腔的非遗表演

      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兵马俑的手工体验,了解我国先秦制陶的传统技术工艺,回溯秦俑的制造过程,分析秦俑外貌形态千人千面的原因。动手体会工匠精神和陶泥工艺的魅力。

      参与大秦之腔的非遗表演,吼一嗓秦腔,了解关中民风民俗、传统非遗技艺和知识、观看秦腔剧场演出、体验戏曲装造。

      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学习中体验,欢声笑语中将知识一一浮现。

红色记忆----延安篇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枣园革命旧址。这里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的重要驻地之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

      每一栋旧居都承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记忆,每一处遗址都诉说着一个动人的革命故事。在这里,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红色精神,什么是革命传统。

      一台剧、一出戏、一种场景、一个故事,《延安 延安》给人以振奋和力量,打动人心,与师生心灵的契合,将曾经活化在了当下,让当下的选择贯通历史,让精神的感染接续未来。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师生们怀着崇敬之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各个展厅,从“红军长征落脚点”的群雕开始,建国之前13年的恢弘历史长卷再次展开。革命纪念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历史照片,生动再现了延安时期的那段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通过参观纪念馆,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程和延安精神的内涵,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来的是多么不易。

      去感叹中华文化的瑰丽,去赞叹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感受中华民族的历史担当,去畅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那飞流直下黄河水的咆哮声,夹杂着赋予深刻情感的《黄河大合唱》将会一直回荡在我们心间,时刻提醒着我们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要让中华五千年文明在广袤大地上继续熠熠生辉的责任担当。

      在志愿者详细讲解下,同学们了解到了交大的建校历史,西迁的奋斗故事,亲身体会到这片土地上闪烁着的浓厚知识氛围,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学长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学生们充满了对西安交通大学充满了向往之情。梦想有形可感,随后,在交大学长学姐的指导之下,同学们亲自动手制作小台灯。

      在此次研学之旅中,同学们还学习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这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启程,有收获满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场奔赴,是对梦想的追逐,是对青春的期许。此次研学真正做到了研有所思,学有所悟,旅有所感,行有所获,更进一步促进了梨华学子厚植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担当报国使命,了解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实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