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工程助成长,同课异构展风采

——西电中学初中语文组“135生生课堂”听评课研讨交流活动

西电中学
创建于05-29
阅读 33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扎实开展我校师徒结对教研活动,提升我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初中语文组开展了青蓝工程汇报课和“同课异构”交流活动。

青蓝工程汇报

  

       璞玉初琢,芳华始绽。初一语文组陈御菡老师讲授《望岳》,从“眼中的高山”“心中的高山”“遥远的高山”和“曾经的高山”四个环节带领学生,感受少年杜甫的豪情壮志,鼓励学生,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希望大家都有杜甫的豪情壮志,无论经历什么困难,仍然热爱生活中的美景,仍然保持积极乐观,在不远的未来共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同课异构教研

       初一张光彩老师以宏大的视角解读《阿长与<山海经>》,勾连七年级必读名著《朝花夕拾》,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为什么鲁迅不理解父亲,却理解阿长?”“为什么鲁迅很少提及母亲?”从抑到扬的细节引导很到位,整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参与度高。

       初一孙婷婷老师带领学生从长妈妈的人物形象入手,层层深入分析鲁迅对其情感变化,由浅及深,引导学生生成性地理解“欲扬先抑”手法,思路清晰,过程完整,板书新颖。

       初二王琳老师从“何为诗圣”入题,以杜甫起落的人生轨迹作为主抓手,解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层层深入,分析杜甫如何在自身困顿之际还心怀他人,引导学生感受其舍己为人的精神,告诫学生像杜甫一样心怀天下,为国效力。

       初二李兰兰老师授课方式新颖,以学生表演杜甫生平片段的形式导入,引入到杜甫49岁在求亲告友的情况下,才得以于成都草堂栖身,并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随后以“破”为题眼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概括每段主要内容,最终明晰战争给人民带来疾苦,而民族的希望依然应该在少年身上,希望孩子们能像杜甫一样为了伟大的目标读书。

       授课结束后,语文组齐聚一堂,及时复盘,进行评课。

       师傅李兰兰老师肯定了陈御菡老师清晰的授课思路和独特的板书设计,其对杜甫一生经历的梳理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理解杜甫的创作,是一节师生共同生成的课堂。

       师傅王琳老师评价孙婷婷老师思路清晰,引导有方,她鼓励其大胆与过去的自己对照,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度,在一堂课中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视野。

       语文教研组长康凯老师认为张光彩老师、李兰兰老师和王琳老师的课均有共通之处:即很有深度和广度,能从一课勾连诸多相关内容,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思路清晰,关注细节,升华得当。三位老师风格各异的课能给年轻教师很多助益。

       最后教研室蔡瑛主任对语文组扎实务实的有效教研给予肯定,鼓励年轻教师多于公开课中磨练自己,多观摩名师名课,学习优秀教师的知识组织方式和课堂驾驭能力,让自己快速成长。

       登高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本次活动后,初中语文组必将带着思考开启新征程!

                                 图文:陈玺

                                 审核:倪立洁  蔡瑛

阅读 33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