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水区有个水池,从水池的一边到另一边没穿连体雨裤的孩子每次过去都要绕比较远的路程,小洪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不如我们一起造个桥吧。
小桥初建成
于是在游戏开始时,小洪和小槿一起到长板区合作取下一块长板回到了水池边,小洪把长板架在水池边,但是由于长板比水池短,长板只能斜着架在岸边。
于是又到长板区取了一块长板回到了水池边,把两块长板分别放到了水池的岸边,一块长板搭在了另一块长板上,两人一人压住长板和水池边接触的两边。
“哎呦,不行,我们一松手长板就掉到水里去啦”。她们发现这样可不行,需要有东西放在中间支撑住。于是又一起搬来了轮胎放到两块木板的中间,当作支撑。
这样,简单的小桥就这样初步建成啦!她们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两人开始试着从小桥上走过去,但是小桥有点摇摇晃晃,她们走的时候都小心翼翼、手脚并用的才能通过。
老师有话说:在造“桥”这一游戏过程中,长板不够长,幼儿先后想出了用轮胎当支撑点、增加材料等一系列应对策略。游戏中幼儿能够敏锐观察、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采取行动,推动了游戏向纵深发展。我也在小洪她们的桥不稳时也没有直接出手干预。而是让她们先试一试,并且站到旁边保护她的安全,让幼儿自主探索。
再次建桥
其他的小朋友也尝试从桥上走过,也发现了这一问题,桥会摇摇晃晃。于是在游戏故事分享环节小洪和她的小伙伴们分析了有关桥会摇晃的问题,她们也展开了讨论。
于是在下次游戏开始时,她们根据小伙伴们猜测问题出现的原因,她们开始了不同的尝试。
第一种,将桥下的轮胎按照由大到小进行从下到上的位置排序。
在游戏中他们选出大一些的绿色轮胎放到最下面,然后再依次往上放置小一些轮胎。
第二种,支撑的轮胎太少了,可以多增加一些轮胎做支撑。
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摞轮胎,变成三摞一起支撑。
第三种,原本的长木板太长了,需要换成短木板。
她们认为,这次小桥不稳的问题解决了,尝试行走,可是,桥还是会摇摇晃晃的。在这次的游戏结束后,她们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老师有话说:起初小桥建造,仅仅因为想要连接水池两边,幼儿们开始了建造。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尝试用简单的用木板和轮胎建造。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基本没有干涉,所有的问题都是幼儿们在尝试中自己发现的,只是偶尔的提问引发幼儿的观察与思考。可以发现,正是这些问题的发现,幼儿们才进一步了解到稳固的桥需要坚固的桥面和桥墩。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幼儿们对桥的探索还会有新的发现,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次尝试
我发现他们游戏的进程渐渐的止步不前,于是我拍摄了他们过桥的视屏,带到班级,由班级的小朋友一起探讨、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我们的桥总是会像跷跷板一样,放着的时候很好,很稳,但是一有人走在上面就会像跷跷板一样跷来跷去呢。”小洪说出了她们的疑问🤔️
通过分享环节的视频,小朋友们观察到,她们走这个桥的时候好像走在跷跷板上,是因为桥面和水池边没有在统一水平面上,就会产生跷跷板一样的状态。
发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这一次他们想先将长板换成短板,将支撑的轮胎增加,由短木板连接水池两边。
她们发现对于这个改进的,效果并不明显,短木板会落进轮胎的洞里,反而更不稳了。
然后她们将整个桥的下方全部用轮胎支撑住,她们发现三个轮胎摞在一起会比水池边高,桥最两边的木板还是会翘起来。
她们又尝试全部减去一个轮胎,两个轮胎又会比水池边矮一点。
最后又对木板进行了调整,将桥中间的木板放到两边的木板下方衬托,这样可以起到一个增高作用,差不多和能和水池边持平了。
这一次她们尝试着在上面走一走,果然稳多了。
老师有话说:在尝试走的过程中,发现桥面不稳固,回到教室后游戏分享,幼儿们通过观看视频,发现了小桥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如何解决,幼儿们“心中有数”。在木板桥的建造中,幼儿们知道了桥的稳定需要桥面的结实和桥墩的稳固,两者缺一不可。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从一开始的小桥桥面的不稳固,到后来如何去解决桥面和桥墩的稳固,最后到改造......幼儿能不断地主动思考,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把持续获得造桥经验内化于心,灵活的运用于后面问题的解决。自始至终,幼儿都能专注进行造桥的游戏,不断挑战遇到的难题,大大提升了幼儿主动探究、坚持到底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