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调皮捣蛋善引导》

月亮不圆也很美
创建于2024-05-29
阅读 4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孩子调皮是家长朋友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呢?怎样解决才是一种合适的方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家庭教育——《调皮捣蛋善引导》为大家介绍一些智慧引导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们更好地面对孩子的调皮······

案例

       韬韬是个五岁的小男孩,平时喜欢调皮捣蛋,因妈妈刚生完弟弟在家坐月子,所以生活上、学习上都是外婆在管他。有一次,外婆带韬韬在小区里散步,刚好有一群孩子坐在地上玩丢手绢的游戏,韬韬来了兴致,跑过去二话不说就抢过手绢,要强行加入游戏,外婆一边还回手绢一边劝道:“你应该等别人玩完这局,再有礼貌地问‘我可不可以加入?’”韬韬回过头哼了一声,不服气地站在一旁。此时游戏中有一个小朋友双手向后撑在地面,韬韬笑着悄悄走过去,一脚踩在那个小朋友的手背上,那个孩子马上就痛哭起来。外婆见状,一把将韬韬拉过来,生气地说道:“你干吗故意去踩别人!一点礼貌都没有,这样就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你做好朋友了!”韬韬不以为然,反而笑着回答说:“我又不是故意的,我才不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呢,无聊!”日常生活中,韬韬也是如此调皮,平时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看电视也只有看到精彩片段时才能安静一会,否则不是在沙发上又蹦 又跳,就是拿着靠枕抛来甩去。即便大人非常生气,他也是敷衍地笑着应对。韬韬的外婆对此很头疼,怎么教育都没有效果,她担心韬韬以后上小学了,会更加调皮。

案例分析

       像案例中韬韬的外婆一样,很多家长对孩子调皮的问题都头疼不已。

       生活中,一些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参与孩子的教育,而孩子生活、学习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手包办。很多老人也会严格要求孩子,但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上有时欠缺科学性,如为了让孩子乖巧听话会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面对孩子调皮捣蛋、不听管教的行为,更多的只是进行简单的说教。重复的说教使语言教育失去效果,也使孩子萌生倦意。

      调皮捣蛋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正常的行为表现。想要有效应对孩子的调皮捣蛋,家长先要弄清楚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第一,缺少沟通、陪伴。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基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的沟通较少,忽略了其情感上的需求。这样,孩子就容易用调皮捣蛋来引起家长的关注。

        第二,精力过剩无处发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都精力旺盛,如果家长一味要求孩子乖巧、安静、不吵闹,这不符合孩子的发展特点,孩子也很难管住自己。家长可以让孩子进行适当的游戏和户外运动,宣泄过剩的精力。

        第三,通过捣蛋行为试探大人的反应。有的孩子想通过捣蛋体现自己的力量,在左右别人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乐趣。而有的孩子则在不断试探中了解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第四,身心发展特点使然。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步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总是想亲力亲为来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但由于能力有限,有些事情做不好甚至失败,不合家长的意愿,被认为是调皮捣蛋。

教育策略

         一、和孩子一起确立规则 

        家长和孩子共同商讨,制定合理、可行的规则,并以和善且坚定的态度监督孩子执行。孩子是能够从经验中吸取教训的,通过制定规则让孩子明确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联。

        例如,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总是捣乱,将搭好的积木推翻,家长劝说后,孩子也未改变,家长则可让他离开同伴,不准和同伴一起玩,承担被孤立的后果。孩子欲违反规则时,家长可以提醒他:“规则是怎么定的?”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你确定要让这个后果发生吗?”让孩子选择遵守规则还是承担后果。如果孩子仍然为所欲为,就要立即遵照规则限制孩子的行为。这时候家长要言简意赅,不要做太多干涉,多余的评价和高高在上的态度,反而会使家长失去威信。

        二、发现孩子的长处

       家长要尽量找出孩子的闪光点,哪怕只是偶尔才表现出来的,也要及时表扬,此来激励孩子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例如,孩子爱拆电器,长可以培养孩子科技方面的能力;孩子爱爬树,可以引导他在体育方有所发展。家长要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优点,从调皮行为中捕捉到孩子的兴趣及长处,有针对性地培养,从而激励孩子有更佳的表现。

        三、注意批评的艺术

       当孩子过分调皮捣蛋时,家长往往情绪激动,大声训斥孩子,而且 经常“新账”“老账”一起算,这种带着个人情绪的宣泄、主观的批评却往往没有多大作用。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所以批评要有针对性,就事论事,绝不可在责备孩子的这次过失时,却连带以前的错误也一并算上。这种重提“陈年老账”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提及得太多,冲淡了当前的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所以,所谓的批评应该以交流为主,偏重于对错误思想和行动的反思与检查。为了解决问题和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也应是一场有约定和要求的对话:孩子第一次犯错,要向他说明道理;第二次犯错,要与他一起确立规则;第三次犯错,要按照规则给予适当惩罚。

        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应该先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自己有什么做得不足。家长最好能面带笑容,蹲下来,和孩子平视,然后慢慢地牵起孩子的手,开始温和的交流。家长的“这一蹲”不仅拉近了和孩子之间的空间距离,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

       尤其是对于调皮的孩子,当家长蹲下来和他的视线处在同一高度时,他觉得交流是温暖亲切的,自然而然地,就很容易听进去家长的话了。家长应用温和的语言开导孩子,让他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及可能造成的危险,然后以鼓励的语言引导他们主动改正错误。

        四、尊重孩子,杜绝粗暴的教育方式

        不管孩子调皮捣蛋是故意试探还是无心为之,家长都要克制自己,冷静处理,坚决不打骂孩子,当然也不能听之任之。很多家长都说,道理说太多了,没有任何效果,有时候真的需要动手教育才会有所好转。但家长如果脾气暴躁,情绪多变,往往就会让孩子陷入未知的惊恐中,不知所措,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外,如果家长总是强行阻止、责备、惩罚孩子,将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压抑,产生反抗心理,表现出反抗的言语和行动。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经常受到父母打骂的孩子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如撒谎、叛逆、自闭、焦虑等。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常因一点错误就对孩子进行打骂或其他惩罚,这样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产生父母不爱自己的难过情绪,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五、合理安排孩子的活动

       调皮的孩子往往精力过剩,总有使不完的力气。家长应该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通过活动消耗体力和精力。家长既可以让孩子进行体育运动,也可以鼓励孩子进行拼图、看书、涂色之类的安静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串珠、折纸等手工活动,并鼓励他们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做事耐心、专注的习惯。另外,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当孩子躁动不安时,索性带着他去户外蹦一蹦、跳一跳,允许孩子自由地活动,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进行安静的活动,效果往往更好。

         六、家园形成教育合力

        很多孩子的习惯是在家里养成的,而幼儿园的环境和家庭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的表现也大相径庭,因此,家园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和老师应相互沟通,了解在家或在幼儿园的表现,采取一致的、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让孩子知道不管在哪里,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和方式都是不被接受的。

       总之,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的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要加以鼓励、引导;对于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应该相信他们是会改正的,并创设条件帮助他们克服。家长要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让孩子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信每一个调皮的孩子都能在家园共同的呵护下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阅读 4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