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人为何容易受谝?

王勇科协诗联作家摄友工程农林水
创建于05-29
阅读 20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个时期以来,老年人被骗的惨剧屡屡不绝,虽然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重防范措施,仍然防不胜防。细细想来,骗子之招也不足为奇,具有人性之贪,爱占小便宜、人性之善,易相信别人、有人性之恶,专挑弱势群体下手。

    第一是利用自然规律,制造“死亡恐惧”,明里暗里,煽风弄影,让本来正常的心理产生偏差,丧失判别,从而听其忽悠,执迷不悟,偏执不愿醒,对子女和旁边人的善劝,反而采取敌对和直接倒向骗子,主动寻找与之携行。

    第二是由于年事已高,加上物是人非等变故,在不缺吃穿、吃饱跳舞的情况下,难免心灵空寂。在骗子的煽动下,满足了表面的关怀和热闹,诱导产生辛辛苦苦了一辈子,为事业和子女付出巨大心血,应该享受享受的心理,被骗子鼓动为极度的“为自己活一下”,甚至报复性地享受弥补的心理。不好听的话叫做表现为“作”,闹别扭,只有到了骗子那里才会“心安理得”。觉得做什么包括不计后果的事都是应该的,忘却了“人生还在路上”的轨迹,纵然有钱,挥撒掉也不再瞻前顾后,包括子女或国家补贴更是应该的、天经地义的,即使三病两痛,没有也必要担心哪个“拿不拿得出来”。

    第三是在“夕阳短暂”的窘迫和无奈之下,容易陷入骗子制造的紧张空气而不自知也不能自拔。有要么担心人已去而钱没用完的,有怀着许多从前未做或未了心愿没来得及想和做的,在被骗子忽悠之下,心甘情愿地交给“胜过子女千百万倍”的骗子,这种精神鸦片如同上瘾,在骗子的操控之下,似乎感觉“想啥来啥”。反之而观,被挑拔得家人子女亲情也不敌其伎俩,正常的交流也视为不够关心、不够重视。在这种“麻醉”状态下,听几声比儿女叫得亲的“爹妈奶奶”称呼,不乏以家当托付、立遗嘱赠送之类,危害之深不在财物得失,而在于为此财物失、精神垮、家人痛,不胜打击,更加其推荐使用的保健产品、器材药物等等,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贻害无穷啊……而骗子溜之大吉,当事人也无力追究了。

    第四是当骗子把这一群体定义为“围猎对象”之后,所有的一切都不离这个中心,不论是钻空子也罢,设圈套也罢,子女忙于生计有一定的不到之处和责任,在被“制造恐惧”及其包藏祸心的“关照(围猎)”之下,乖乖的听从其口蜜腹剑、披着羊皮的宰割,且不断的、重复的、全方位的诳哄讹诈,得财而不止,亡人而后甘。

    而作为老年人本身是无过的也是无辜的,在不再有大事干出大力的情况下,以为人老无用的阴影,认为别再为子女当牛作马了,好儿孙也代替不了生死,以及身体健康方面出现不适而悲观,或及认知文化达不到“泰然自如”的清醒,便会从众地、不觉地、或自认聪明地落入坏人的圈套。上当也不敢承认,或不愿承认,甚至强辞自圆其理,为骗子开脱以证明自己聪明,是老江湖、老英雄,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从来不会犯错!

    而能客观地识错的一部分老人,能急刹车,悬崖勒马,回归于“吃一堑长一智”,算是“认知康复”。而更多的人,羞于面子,绝不承认,吃哑巴亏,还会若无其事地,继而以往,丧失判断,甘其自得。

    面对这些问题,已经老了的人和即将老了的大家,有的不是问题,唯一不变的是“不要存在侥幸心理,道魔之争永远存在!”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也没有最好的处理方式,更没有一蹴而就的现实,只有不停的、不间断地、心怀敬意和诚挚地,多多关爱老人,注意老的的心思和需求,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并努力解决掉。听从老人的指挥而不盲从愚忠愚孝,帮助协助而非必要不要替老人作主;多多依靠老人,哪怕是让老人做点什么小事情,让老人觉得永远需要她(他),没有“靠边站”退出历史舞台,是还不可稍离的老经验、老把式、老智谋,积极而正面地发挥作用。再说,有所寄托活动活动也是锻炼身体,以常劳动就很少生病,也避免闲坐生闲气容易得病。

    当然,还有其他诸多,不可一概而论,总之,生活没有现成模式,幸福却有路径可循。独能永葆孝心、爱心、诚心、耐心和信心,并付诸实际行动,就能减少麻烦,看到希望,并享有幸福……

阅读 20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