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稳步提高荆州区小数教育教学水平,11月17日在荆州区小学数学基地校导师——区教科院罗雪莲副院长、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肖华带领基地校成员以及名师工作成员一行,在荆州实验小学城东校区举行了一场异彩纷呈的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么,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师生承载,又会是怎样的课堂情景呢?
荆州实验小学城东校区艾银君老师和荆北校区的刘珊珊老师同执教《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一课。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执教的是艾银君老师,开课伊始,艾老师巧妙设计用8✖️4的乘法算式编一个数学故事,复习乘法的意义,带领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本节课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做铺垫。在探究新知环节,艾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三步骤,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给学生建立脚手架,让学生体验画图由繁到简逐渐优化的过程,同时明确求总价其实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数学本质。再通过计算多个笔袋的价钱,渗透求总价=单价×数量的初模型,体现了生生互动、模型意识的外显与运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呈现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拓展情况。
刘珊珊老师则通过开火车和对口诀等活动,复习8的乘法口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购物时碰到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提取数学信息,初步理解物品单价的意思,为之后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后组织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有用的信息,通过想一想、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初步感知“数量×单价=总价”的数量关系模型,深刻理解乘法意义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在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时用乘法会更简便。在练习巩固环节,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明白在生活情景中购物,要知道总钱数就必须知道一个物品的价格和买的数量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互击而闪灵光。同课异构是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是知识的帮、带,是技能的传授。教学是发现、是分享、是成长。
课后艾银君和刘珊珊两位老师分别对比了各版本的教材并进行解读,阐述了自己对本节课的备课思考。团队成员一一对两节课的整体设计、环节处理、课堂生成应对、教师提问引导等各个方面,就自己的观课感受做出了详细剖析,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荆州区小学数学基地校导师、工作室主持人肖华老师对两节课分别进行点评:肯定了艾老师的课堂解决问题三段式层次清晰,学习单设计采用圈、画、说多元化表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刘老师的课堂重视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经历中建构数学模型。突显了师生互动。同时,她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给出四点建议:一是要想尽快成熟,就要拿出程门立雪的精神。二是要想带领学生翱翔,就必须强壮学生的翅膀。三是要想游刃有余,就要熟悉教学的经络,用专业的精神钻研教材和课改。四是要想更进一步,就要先树起百尺竿头。
最后,罗雪莲导师针对教材《数与代数领域》的解决问题板块教学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要研读《新课标》中所设计到的相关内容,充分理解教材。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审题、画图、反思)。三是适时、有效的引导才能让学生的活动更有意义(设计有价值的活动、有深度的提问、以及教师适切的评价跟进)。四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延伸,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五是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关注学法的引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搭建了交流互通的平台,在展现每个教师风采的同时,更形成了多向思维碰撞,集体智慧的凝聚。授课教师“异”出精彩,听课教师“同”样收获。
坚持就能穿越平凡,合力就能成就绿荫。在优秀导师们的带领下,在参研老师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荆州区小学数学一定会开拓一片新的绿洲,迈向新的征程,取得新的业绩!
文字:陈先萍
图片:高敏敏
编辑:艾银君
审核: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