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薛雪《一飘诗话》云:“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这句话说的是审题的重要性。审题,就是仔细地分析、理解和领会题目的意思,审题的过程,其实是形成思想的过程。在平时的练习或检测时,我们发现学生由于审题造成错误的比重十分严重。针对这一症状,颍川学校教育集团七里学校三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三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各位老师聚集在一起,围绕自己班级的语文问题展开讨论。
尚丽颍老师表示,读题是审题的基础,不读题何以谈审题。加强读题训练是提高审题能力的基础。学生读题时我要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通顺,初步理解题目所呈现的信息。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解题。
别赶着读题。首先,要求学生读完文本后快速完整地浏览一遍这个片段的题目,做到心中有数。第二遍读题,就要求他们尽量迫使自己放慢速度,默读题目时字字入目,边读边想,读懂语句中的意思,用笔圈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加以强调。
郭爽老师表示,别急于动笔。“慢”很关键,“思考”更重要。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很浅显的问题,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有些题目仅仅因为一字之差而表达出来的意思完全不同,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提醒学生别急于动笔。
做题时也放慢速度,一边做一边想:平时在做这类题时的方法,切入点以及老师的要求。并进行回读,针对答题时容易出现一些词语运用的不恰当或错别字,知识点没答全面,都可以进行补充更正。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每位老师都有很大的收获,在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问题上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学到了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