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西玛幼儿园幼小衔接家长课堂”。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度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为了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本期家长课堂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孩子认识人民币以及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在科技发达的生活中,人民币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盛行,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了解都颇少。
人民币
人民币的分类
人民币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流通货币,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物品需要用人民币来购买。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人民币是用来购买物品的,每种人民币的面值也不一样。
观察人民币
人民币上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人民币的面值不同,有一元、五元、十元……
人民币正面的面值下都有一朵花。面值不同,颜色不同,花也就不一样哦!
人民币背后也有秘密哦!
购物乐翻天
认识人民币,不能只停留在对纸币的观察,更要让小朋友们回归到实际场景的运用之中。在购物的过程中学会人民币的运算,感受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进行等值兑换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换钱、付钱、找钱、记账等过程,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模拟
我的小小商店开业啦!今天我当营业员啦!
爸爸妈妈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展模拟购物活动,付钱、找钱,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逐步体会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丰富对购物活动的认识,提高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能力。
除了可以购买物品,小朋友们还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用钱存起来,干更多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买好书、买学习用品、献爱心等,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大班的幼儿即将进入小学,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对孩子学习有帮助,对将来工作、生活也很重要。越来越多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对学习有好处,而且是有效应对、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基础。
5-6岁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是幼儿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一个会思考的孩子,一定在未来具备很强的学习潜能”。因此,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现实存在问题
1.认为“会做数学题=逻辑思维能力强”。很多家长愿意花大力气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但绝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思维能力训练就是教幼儿做加减题,家长以为只要会做数学题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幼儿的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培养同样重要。
2.常常忽略生活中的大量契机,仅依赖思维训练题来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训练题或许能显而易见地看出“会做”或“不会做”的结果,但“会做”背后,幼儿大量获得的是对题型的认识和定势思维,未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
教育建议
1、创设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分析、判断能力。
生活中,幼儿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分析、推理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还可以激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促进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先做什么?再准备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怎么办?促进幼儿分析“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方法”等。
2、引导幼儿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联。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利用幼儿所接触的各种事物引发幼儿寻找并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在认识小鸡时,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小鸡的名称,而且要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来推断鸡蛋与小鸡、更小的小鸡与小鸡、公鸡母鸡与小鸡的关系,激励幼儿将小鸡与其他动物(如鸭子、鸽子、天鹅、猫、长颈鹿、鳄鱼等)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一过程中,幼儿会逐步认识动物的一些本质特征,头脑中就不是杂乱无序的动物名称,而是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事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
3、归类整理活动,帮助幼儿抽取事物的共同特征。
整理活动会涉及辨别异同、归类等思维过程,也是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自然存在的学习机会。幼儿从开始辨别事物外在的显著特征并加以区分和归类,到逐渐发现事物的细节或内部特征,并为一类事物命名,是其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构成。如将芒果、西瓜、柚子、猕猴桃、桃子和青菜、芹菜、菠菜分为两类并学习用水果和蔬菜来称呼它们。对幼儿来说,习得高一级别概念如“水果”的过程,就必须进行观察、分析,找到这些具体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归类并命名就是一个不断获得相对高级和抽象概念或词汇的思维过程。而抽象的过程能不断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生活中,这样的抽象过程还可以有很多,如对玩具、书籍、衣服的归类整理等,都能够激发幼儿提取事物的共同特征,完成整理工作。
4、排序活动,推进幼儿发现创造不同的排列规律。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有规律的现象,并用图示、语言或者动作来表示、模仿。如模式排序,幼儿根据提供的排列规律,接着往下排,排出一模一样的序列就算成功。或者根据序列中的变化规律,如“后面的数字总比前面的大2”“下面的图形总是上面的图形向一个方向旋转得到的”等,接着往下排列。
5、“拷贝不走样”游戏,推进语言概括、表述、理解能力。
拷贝不走样”是一个综合的合作游戏。家长与幼儿一同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家长负责观察,并向幼儿描述观察到的样品,幼儿则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选择材料进行搭建。两人合作,在规定时间内若能搭出与样品一模一样的作品,则为胜。第二次互换角色,幼儿负责观察,家长负责搭建。
这样的游戏无论是对观察者还是对搭建者都有极大的挑战。观察者需要用语言准确地概括看到的事物,如描述作品像什么,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多少数量的材料进行搭建,还要清晰地表达先搭什么,再搭什么,最后搭什么。搭建者需要听清信息,利用信息准确搭出作品。
家长们应尊重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要充分认识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对学习有好处,更有助于有效应对、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此,家长应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所接触的各种材料、事物,让幼儿在直接操作和活动中获得思维发展。
幼小衔接就像一个漫长的故事,科学做好准备,从引导、尊重、关注做起 ,让我们携手共行动,用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做好铺垫,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图文:西玛幼儿园大班组
[编辑]:靳娇
[审核]:靳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