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二科 泺水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小便控制障碍有办法之膀胱功能训练!

创建于05-28 阅读289

       膀胱功能训练是针对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所采取的各种恢复性康复治疗措施,目的是保护上尿路功能,改善控尿和排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各种并发症。

训练方法

       1.排尿反射训练   指骶髓以上脊髓损伤的患者,发现或诱发“扳机点”,通过反射机制促发逼尿肌收缩,完成反射性排尿,扳机点排尿的前提是具备完整的骶神经反射弧。常见的排尿反射“扳机点”位于耻骨上区、阴毛、大腿内侧,阴茎龟头、肛门等部位,通过叩击耻骨上膀胱区、挤压阴茎、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刺激肛门等,诱发逼尿肌收缩和尿道外括约肌松弛排尿。叩击时宜轻而快,避免重叩。重叩可引起膀胱尿道功能失调。叩击频率50~100次/min,叩击次数100~500次。反射性排尿通过刺激引起逼尿肌收缩,可导致膀胱压力增加,应确保在安全排尿压力范围内方可采用反射性排尿,否则可能威胁上尿路安全。

       2.手法排尿训练    通过手法和增加腹压等方式以外力挤压膀胱促进排尿,主要包括:

       (1)Valsalva法:患者取坐位,放松腹部身体前倾,屏住呼吸10~12秒,用力将腹压传到膀胱、直肠和骨盆底部,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腹部,防止腹部膨出,增加腹部压力。

       (2)Crede手法: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膀胱顶部(脐下方),触摸胀大的膀胱,双手重叠放于膀胱上慢慢向耻骨后下方挤压膀胱,也可用拳头由脐部深按压向耻骨方向滚动。加压时须缓慢轻柔,手法由轻到重,避免使用暴力和耻骨上直接加压。过高的膀胱压力可导致膀胱损伤和尿液反流到肾脏。可以通过观察膀胱位置判断尿量,当膀胱底位于耻骨上2横指以下时尿量约为400ml以下,可以进行按压排尿;未能排空时可重复进行,直到膀胱排空。

      手法挤压排尿方法并非适合所有患者,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盆腔器官脱垂、症状性泌尿系感染、合并疝气等患者并不适用。

       3.间歇导尿   是指以一定的时间间隔通过插入导尿管排空膀胱的方法。其特点是导尿结束后立即拔出导尿管,患者不需要长期留置尿管。

        间歇导尿根据消毒程度的不同分为无菌间歇导尿和清洁间歇导尿,根据导尿操作者的不同分为自我间歇导尿和他人辅助间歇导尿。无菌间歇导尿是指在无菌消毒的条件下进行间歇性导尿的操作,一般住院患者进行无菌间歇导尿。清洁间歇导尿是指可以由非医务人员(患者、亲属或陪护者)进行的导尿方法,以减少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提高患者的生活独立性。在国际上已经较普遍应用于脊髓损伤和其他神经瘫痪的患者。

        4.定时排尿(提示性排尿)   是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通过定时提醒完成排尿,以达到减少尿失禁发生,控制膀胱容量的目的。主要适用于由于认知或运动障碍导致尿失禁的患者,同时也是针对大容量感觉减退膀胱的首选训练方法。一般日间每2个小时排尿1次,夜间每4个小时排尿1次,每次尿量应少于350ml。若患者饮水量增加,可以适当缩短排尿间隔时间。

       5.水出入管理   对于膀胱感觉功能障碍、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在进行间歇导尿和定时排尿训练时,应建立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的制度,这是各种膀胱训练的基础措施。在保证每日饮水需求的前提下,均匀分配饮水量,以保证每次排尿或导尿时足够的膀胱容量。

        6.盆底肌训练    主要包括Kegels 训练和阴道锥训练。

        7.生物反馈    是一种评价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训练方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将患者不能直接感知的生物信号转化成患者能直接感觉的信号,如视觉、触觉、听觉和语言等信号,让患者了解盆底肌肉的生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相应的反应,学会克服的方法,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应证   各种原因(包括脊髓损伤、脑卒中、脑外伤等)导致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手功能良好时可以独立完成,否则可由陪护者进行,患者的主动配合能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禁忌证   ①神志不清,或无法配合治疗;②膀胱或尿路严重感染;③严重前列腺肥大或肿瘤。









………………………………………………


   张锋伟   洛阳市伊洛医院康复科二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首届康复医学毕业生,洛阳市康复医学会首届康复评定分会主任委员,洛阳脑血管病研究所吞咽障碍研究室主任,河南省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脑卒中康复分会第一届委员、河南省医院协会第二届康复医学管理分会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第一届物理治疗分会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颅脑损伤康复分会意识障碍康复专业学组委员,洛阳市医学会第四届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洛阳市康复医学会理事,先后在中山大学第三附属院、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辽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进修学习。从事康复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偏瘫、截瘫、吞咽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昏迷病人等疾病的相关评定与规范化的康复治疗。率先在洛阳开展吞咽障碍的VFSS检查,开展了洛阳第一列吞咽障碍的球囊扩张治疗,率先在洛阳进行重症患者的超急性期康复治疗。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一项,发表论文数篇。

电话:张主任13598159680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伊洛路与龙门大道交叉口向东1000米路北。

阅读 28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