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次心灵洗礼的培训

创建于2024-05-28 阅读291

 从云南到上海,从雨天到晴天,从彩云之南到东方明珠,带着欣喜和期待,在忐忑中开启上海培训之旅。五月的上海微风不燥,温度正好。上海,这座魔力的城市,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这里汇聚了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他们的先进理念和丰富经验,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我期待着在这座城市,与同行们共同探寻小学数学教育的最新动态,分享彼此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成果。

 简单而不失隆重的开班仪式。

华师大吴德芳老师为我们大致介绍的华东师大的学科及背景。强调了教师发展学院的两个抓手。一是教师培训专业化,二是数字信息化,旨在用研究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反哺研究,希望我们在此次培训中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以致用,回去服务好学生。数学的育人价值在于它的严密性,抽象性,应用性。

临沧学员代表陈丽云老师围绕4个关键词发言。

感谢:感谢华师大老师的陪伴,感谢项目组,感谢省教厅。在我们低头拉车感到迷茫的时候,让我们有抬头看路,仰望星空的机会。

幸运:逢高人,遇贵人,参与培训,得到大师的引领,我们是幸运的。

珍惜:培训就是最大的福利,最高的奖赏,我们要珍惜培训的机会。

共勉:教育的节奏越来越快,借培训静下心来,用空杯的心态来学习。

在破冰活动中认识了一起培训的老师,组成了我们的小组:“数学派”

在520的日子表白我所从事的小学数学工作,爱数学,无尽头,不回头。

5月20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俊华给我们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理念与行动”专题讲座。张教授从历史背景,当前形势,教育强国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围度,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师德师风是底线,是红线,更是高压线。老师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规范从教行为,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张教授的讲座除了有理论引领,理念解读,还有方法的指导。

张教授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阐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三个层面,一师德师风,二思想政治,三专业素质,从教师专业的角度鼓励我们要有计划,有规划的学习,成长,以有能力,有实力姿态抓住机遇。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敬业、专业、乐业,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的形成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学习永远在路上,我们教师要把终身学习当成核心追求,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数学教育

也承担着德育的责任。教育就是以心以心,以德育德,以人格与人格。有德的体现是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理、智。最后,最后老师用课堂文化14问为我们指明了日常教学中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做法。

5月21日上午,我们乘车前往华东师范大学。

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内与初中培训的老师一起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晓勤的主题讲座——《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汪教授的讲座主要从学术背景、知识之谐、方法之美、探究之乐、能力之助、文化之魅、德育之效和未来展望 8 个方面展开。

汪教授用《鱼庄秋霁图》和《紫芝山房图》绘画及书法中的留白艺术告诉我们:教学中也要学会巧妙留白。设计一节数学课,就好比是构思一幅优美的山水画,“留白”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如果将整个画面填满,画就失去了灵动。课堂中的留白即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白创造式的教学即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王老师通过给我们讲课堂上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课堂好不好看学生的反馈,教师专业发展最后也是为了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汪老师通过课例告诉我们数学有史,数学有用,数学有美,数学有桥,数学有德。汪老师用抓小虫喂鱼的故事例比了“满堂灌”,“祥林嫂”的课堂,大量的刷题只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形同囫囵吞枣,数学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注学生基础。知识要自然和谐。走进历史的深处,走进历史的宝藏,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的方法。我们老师要用黑板,上白课,把思维创造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黑板上留下思维的印记。最后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写作的能力,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5月22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孔企平带来了《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研究》的专题讲座。孔教授先分析了数学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即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其目标是指向应用。核心素养是主线,贯穿教材的始终,也贯穿课堂的始终,教研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数学德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理性精神,思维方式,严谨习惯。数学不是一个个破碎的知识点,而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整体结构有三大要素,一是以核心概念为统领。二是这个整体突出了数学的通性通法。三是联系转化,这个整体中各个要素是有联系的,是可以转化的。孔老师通过课例告诉我们:数学就是一个联系的学科,转化的学科,转化的过程就是推理。任何一个形都有数的表示,叫代数表示;任何一个数都有形的表示,叫几何表示。

      孔教授从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标准,提升小学数学教研员的教研水平,给予了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座让参训教师重新定位什么是数学?什么是核心素养?通过孔企平给大家重构了结构化教学的方法,建立了通过转化走向事物的本质,在数学过程中通性通法很重要,很好的突显在老子《道德经》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道理,更好的体现了跨学科的综合实践,对培养“三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尤其让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5月22日下午由上海市基础教育首批正高级教师王华教授带来了《“教”为基础,“研”促发展》的专题讲座。王老师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已经成为我们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实施阶段,作为我们教研员更多的需要深度理解未来我国教育发展的九大趋势,因为在这些新形势下我们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新课标的内容和新教材进行解读,明确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二,对于教研员不仅要带领老师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努力方向以“三会”为目标更多的去实践,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走出一条平衡发展之路。第三,如何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明方向,清任务,把教学的改变与时代的要求和个人的成长融合在一起。

最后,王老师勉励我们好好教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社会认可的师者。

5月23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培训中心主任,数学与科研特级教师祝庆东老师为我们带来讲座。短短一天的时间,祝老师把他最宝贵的经验与所有老师分享,这是我们以往培训所听不到的内容。教我们用科研的方式开展深度教研、三明治评课法等等。不只是让我们耳目一新,更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围绕如何开展深度教研这一核心,祝老师从活动策划工具的研发、机制的构建,给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分享,既有方向的引领,也有方法的指导。直接就是手把手的教我们搞教研,这些方法能用实用接地气。接着祝老师从课题名称的结构形式、课题群的策划技术、课题名称的拟定方法、课题名称的表述需求、科研课题的设计策略等方面,为我们根据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要素、探索如何构建课题群,为我们分享了“一个词”“八个一”的教学主张,为教师如何成为名师指明方向。

5月24日上午,参观上海戏剧学院附属小学,这是一所以舞蹈为特色学校。愿里面所有的孩子每天上两节80分钟的舞蹈课。学校办学理念:踮起脚尖看世界,办学特色:以舞健身,以舞益人,以舞育人,以舞冶情。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姚剑强老师评课,姚老师从借助 ai智能平台来分析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进行点评。从新课标、新课改、跨学科融合,小组讨论、可以出示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展开教学等方面为这堂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来自云南的三位教研员从本堂课的特色,教研活动开展的特色,教材版本,本节的知识容量、课时的安排、学生的接受程度等方面向姚老师提出问题。姚老师分别从精准学习,教材版本区别、课时的安排,上海实行的五年制教学、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和区里开展的教研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一一解答。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新世界实验小学参观学习,我们看到了这些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成果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别具一格的办学特色,同时也认识到了我们在工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月24日下午,在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当我们踏入中共一大会址的那一刻,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年代。站在这片承载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的土地上,我们深感历史的厚重与深沉。纪念馆内的展览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历程。看着那些珍贵的文物和照片,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先驱者们对话。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敬佩。站在中共一大会址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也激发了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牢记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李宝敏教授,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和数字赋能两个方开展了培训。

课程一:“跨学科主体学习设计与实施:理念、方法与案例”。李宝敏教授从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具备的 5 大能力入手,以政策、理论为支撑,结合大量优秀案例给学院们分享了跨学科主体学习的方法。

李宝敏教授授课课程二:“人机协同:ChatGPT 如何赋能师生成长”。下午,李教

授针对老师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教师培训等工作中的困惑,介绍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赋能教师成长的方法和策略。

李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先做学习者,再做引领者,只有这样学校才会有希望,不止我们自己有希望,也让我们的孩子有希望。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时代的变革和发展是同频共振的,我们要培养孩子走向未来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取向,还要有育人服务的观念,老师眼中要有人,还要有不一样的人。我们在低头拉车的同时要抬头看路,勇作课程改革的引领者。明方向,重行动,强反思,用好技术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发展服务。要能诊断问题,提出问题,甄别问题,在工具赋能下做有温度的教师。


培训中,李教师指出教师要具备学习的能力,既要自主学习,也要有共同体的学习;科研教研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除借助经验外更重的是归因分析理性研究;还应具备创新能力、政策理解能力、成果的提炼意识,五力聚合才能准确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精准定位

教育的目标与使命,养成反思习惯,提问的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以学习为支撑,以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李教授强调跨学课教学目标、情境、任务、活动、学习方式的的设计与实施要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学科内容以及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不确定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及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下午,李教授从“教、学、评、辅、研”5 大场景出发,通过任务驱动,指导老师们现场使用“AI 问答智能助手”沉浸式体验如何

用人工智能开展课题研究、备课、教案撰写。实践中李教授耐心地为学员们答疑解惑,老师们经历了问题提出,问题转化、探寻策略、成果评价等环节,体会到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研、科研,感受了 ChatGPT的价值,也促进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培训有实操、有凝练,真正实现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04:27

5月26日,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培训的所惑与所得。

5月27日上午,翟立安,上海市杨浦区教研室副主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我们带来《课堂观察与评价》主题讲座。老师亲切幽默的开场白拉近了与我们学员的距离,先介绍的日本的课堂观察模式,然后为我们介绍了长三角地区课堂观察的三种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具体做流程和侧重点。打开了我们课堂观察的视野。翟老师说。一线老师认为理论是灰色的,一线老师经验丰富,但缺少理论的点化与支持,就会遇到发展的瓶颈。理论是天空,实践是田园,天空与田园之间要架起一座桥梁,我们要勇于承担起桥梁的使命。

5月27日下午,孙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教研活动课程化设计与实施——以小学数学为例》的专题讲座。孙老师总结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教研活动课程化,将使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更自信,更专业,更深刻,更圆满的印记。


我和室友去参观上海最大的书院,徐家汇书院,作为上海徐家汇地区新近建成的文化地标,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更在功能上实现了图书、科技、博物、美术、旅游等多元功能的融合,成为了一个开放性、复合型的文化空间。徐家汇书院作为一个新的文化地标,不仅在建筑美学上给人以深刻印象,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创新的服务理念以及开放的公共空间,都使其成为了市民和游客心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圣地。无论是对于热爱阅读的市民,还是对上海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徐家汇书院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课余时间感受魔都风景

上海博物馆,作为我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展示平台,不仅以其丰富的藏品和精湛的展品质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而且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通过对上海博物馆的参观,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的细腻精致。以下是对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的详细分析:

1. 建筑与环境

上海博物馆位于人民广场南侧,其“天圆地方”的独特建筑设计体现了我国的传统理念

 馆内宽敞明亮,布局合理,使得参观者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欣赏展品。

2. 青铜器的丰富性

馆内收藏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如大克鼎等,展示了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高超技艺

青铜器种类繁多,包括酒器、食器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文化。

3. 陶瓷艺术的发展

陶瓷馆展出了从史前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各类瓷器,展现了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脉络,其中景德镇彩瓷等展品,更是体现了我国瓷器的艺术魅力和技术成就。

4. 书画艺术的传承

   - 书法和绘画馆收藏了众多名家的作品,如王羲之的《鸭头丸贴》等,彰显了我国书画艺术的深厚底蕴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高超技艺,也传递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5. 雕塑艺术的魅力

雕塑馆中的石刻、木雕等作品,展现了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

   - 雕塑作品的题材广泛,既有宗教佛像,也有民间传说人物,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信仰和审美趣味。

6. 多元文化的交融

少数民族工艺馆展示了我国多元文化的交融,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上海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藏品、精湛的展品质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我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宝贵场所。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不仅能够欣赏到我国古代艺术的美,还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各组小伙伴做总结。

我们结业了

聚是一团火,散做满天星,感恩,感遇,感动。路虽远行则将至,做有情怀的教师,做有温度的教育,你值得期待。

阅读 29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