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了两位老师《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示范课后,虽然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有所不同,但都值得我们仔细品读、认真分析。
何捷老师的课是从课题导入,然后出示语文单元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提问:什么是角度?考查:语文学习中的“角度”观点或考虑某事的出发点;猜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一共写了几个角度。这样他的导入就完成了,在教授新课时,他的第一件事:先读课文,第二件事:再读“同学”的问题,第三件事: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最后分解任务,逐个击破。再利用小组讨论练习巩固刚刚总结的角度,在拓展延伸中,何捷老师说角度就三种吗?假如读者是……是生物学家,那他就会研究蝙蝠;是雷达工程师就会研究雷达;是语文老师就会教好这一课;是幼儿园的小孩那就什么都问;来自外星球也什么都不问。再最后总结:身份不同提问不同、时间不同提问不同、目的不同提问不同,这些都是角度。这样一节也就完成了。
岑桢老师也是从课题出发,但是他从课题就开始提问,引导学生说出主要的问题:谁的夜间飞行的秘密?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学生在自主阅读,解决这两个问题,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老师也是有重点的解决谁的夜间飞行的秘密这个问题,因为学生通常会认为是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而不是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但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会解决这个问题。重点阅读文本的第三自然段,通过用简短的一句话来描述主要内容,道出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篇幅的话来写这个问题,再通过学生仔细阅读4到6自然段、小组讨论交流等等会提出更多的问题,然后通过列出科学家实验的表格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何捷老师的课主要是围绕课后习题和从哪些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总结来展开讲课的,他上的课风趣幽默,学生的积极性很强,所用的评价语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也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上课时我有注意听到:“可不要吃手指,要认真听课”,注重学生的卫生问题,养成良好品质。老师的课也非常具有创新,最后的巩固环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使学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联系了生活,比如他就提出:假如你是一位生物学家那他就会研究蝙蝠、假如来自外星球等等,最后在总结身份不同提问不同、时间不同提问不同、目的不同提问不同等等。
岑桢老师的课主要是围绕课文的文本来提出问题并解决的,他上的课氛围积极、学生的主动性非常强,老师在中主导作用也特别的重要,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同学的听写说能力发展,比如在讲完课题后,他重点讲解了蝙蝠两个主要的生字,他讲解了蝙蝠的读音,特别的指出它是哺乳动物,而不是别的什么动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在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时,面对同学的错字,也会及时的反馈提出;在进行小组展示时,也会要求同学们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两位老师风格各有所不同,但他们的优点都值得我们认真观读和仔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