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5日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长沙外国语学校C2306班的孩子们,在班主任胡川老师及家委会成员的组织下开展了“红领巾爱祖国”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参观简牍博物馆,探寻历史文化的奥秘。
长沙简牍博物馆位于天心区白沙路,馆内面积约一万四千平米,是国内首座简牍专题博物馆,馆藏从战国到三国时期的简牍文物时间跨度千年,简牍珍品十万余枚,简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载体,也是中国先秦,两汉至魏晋时期一个独特的文字载体,在纸被推广之前,简牍对文化传播至关重要,对现在研究秦汉魏晋时期的历史也弥足珍贵。
1996年长沙出土10万余枚三国孙吴简牍,居全国历来简牍出土数量之最,震惊世界,内容涉及经济,赋税,户籍,司法,军事等,是继甲骨文,敦煌文书,居延汉简之后的重要文献,三国时期,长沙所在地属于孙权的吴国版图内,长沙吴简是研究三国孙吴历史最重要的参考文献,长沙吴简展品分为户籍简,军事地理简,司法文书牍等几大类。
中国简牍(战国-秦-汉-魏晋)
战国简牍:商和西周的简牍尚未发现,春秋战国简牍使用广泛。出土代表:湖北曾侯乙墓楚简。
秦代简牍:秦国焚书坑儒后保留的简牍数量不多,尤其珍贵。出土代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南龙山里耶古城秦简。
汉代简牍:两汉时期简牍鼎盛,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出土代表:内蒙古居延新简,湖南马王堆汉简敦煌汉简。
魏晋简牍:主要以长沙吴简为主,后来纸逐步代替简牍,长沙吴简见证了简牍在中华大地上最后的历史使命。
简牍的制作一般包括:备料、片解、刮削、杀青(或上胶液)、编联和书写诸程序。简牍的书写有其特定的格式,一般以毛笔蘸墨在简牍上右起直行书写。
在简牍博物馆内,人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遥远的古代时期,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简牍文物,有的字迹清晰,有的已经斑驳陆离,孩子们好奇地围在这些展品旁,安静仔细的聆听小小讲解员的介绍,从讲解中了解到,简牍作为古代重要的书写材料,记录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知识传播,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参观过程中,孩子们对展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提问,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他们也展现出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对古代人们的智慧与勤劳表示敬佩。
长沙简牍博物馆很小,小到只有两层楼,馆内面积只有一万四千平米,长沙简牍博物馆很大,大到容纳了从楚国至西汉到如今的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字记录史。
通过这次参观简牍博物馆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更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美妙。通过馆内展示的简牍文献,我们能更好地了解祖辈们的心路历程,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情感。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仍需要共同努力,让古代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
活动组织:胡川老师及家委会成员
图片:C2306班中队
文字:刘俊熙妈妈
制作:刘俊熙妈妈
审核:胡川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