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幼儿园骨干教师发展工作室项目纪实——案例分享研讨

慧评教育
创建于05-28
阅读 109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区幼儿园骨干教师观察倾听与回应幼儿的能力,怀柔区学前教研室于2024年5 月 28日举办了“怀柔区幼儿园骨干教师发展工作室项目”案例研讨培训。此次培训邀请了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霞老师,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班20余名学员参与其中。怀柔区教科研中心学前教研室宋博阳老师主持本次培训。 

培训开始,首先由来自雁栖镇中心幼儿园的张贺樊老师分享名为《泡泡墙》的游戏案例。案例中,幼儿尝试使用巨型泡泡器吹出大泡泡,但总是失败,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改进方法,包括调整泡泡水比例、同伴合作等方式,最终成功吹出泡泡墙。此时,教师的角色从直接指导转变为观察者和支持角色,通过捕捉游戏中的教育契机来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和解决问题。

    来自怀柔五幼的张婷老师分享名为《好玩的串珠游戏》的游戏案例。该案例中,幼儿遇到了“珠子散”、“串不上”、“如何串更美”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们通过讨论和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终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发现和创造了物品排列的规律,体验了规律带来的美感,并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审美情感。


随后,张霞老师抛出三个问题,引导现场学员老师们分小组开展研讨,即①幼儿分别在探究什么,遇到的什么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②老师的支持分别是什么?③幼儿遇到的问题与老师的支持分别是什么关系?哪些是产生支持作用的有效支持?学员们针对问题热烈讨论,梳理思路并上台分享。

张霞老师针对老师们的案例分享与研讨结果进行点评指导。通过观察幼儿在“泡泡墙”和“串珠游戏”中的表现,张老师探讨了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互动的方式,同时特别强调了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幼儿的探究行为和问题解决过程上,而不是仅仅关注最终的结果。通过对“泡泡液制作”和“系绳子”的细节讨论,展示了教师如何通过提问、调整材料和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促进学习。

张老师着重强调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支持方式和观察技巧,以及如何通过过程性观察促进幼儿的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首先,教师应当仔细观察并理解他们的行为,并提供适应性的回应。其次,张老师提出了材料提供对于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重要性,分享了教师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最后,张老师强调了尊重儿童自主性和提供探究空间的重要性。

接下来怀柔三幼曹文悦老师分享名为《滚筒乐翻天》的游戏案例。该案例中,幼儿通过连接滚筒创造出更大的游戏空间,继而自发组织打地鼠游戏并从中学习合作与冲突解决。在玩耍过程中,一个小男孩意外摔倒引起了关于安全和责任的讨论,最终通过幼儿的集体智慧制定了安全规则。教师通过观察和引导,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和社交技能的发展,强调了在幼儿教育中放手让幼儿探索和试误的重要性。

    来自怀柔镇中心幼儿园的王杰老师分享名为《修建我的迷宫墙》的游戏案例。该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构建迷宫游戏中的表现,引导他们思考和创新解决方案。初始遇到的困难激发了幼儿对不同材料特性的探索,如纸杯、地垫和积木的使用与局限。幼儿通过实验和团队合作,逐步解决了建筑稳固性和耐用性的问题,最终成功创建出了更加坚固的迷宫墙。过程中,教师采用了非干预的观察方法,鼓励幼儿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体现了在自由探索和创造环境中学习的重要性。


      案例分享后,现场学员老师们也针对案例进行研讨。张霞老师针对两位教师分享的案例分享与研讨结果进行点评指导。张老师集中讨论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观察技巧、师幼互动,以及反思的重要性。首先,张老师强调了持续观察幼儿并理解其兴趣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教师应使用实际证据(如照片和视频)来展示幼儿的游戏情况,以便更真实地反映他们的活动和思考过程。其次,张老师探讨了教师如何通过提问等方式支持幼儿的探究,从而促进深层次的学习和发展。最后,张老师讨论了过程性反思和整体反思对于深化理解和改进教学方法的价值,强调了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需根据不同情境灵活运用。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在微信群中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在本次培训中,得益于专家的专业引领以及对自身案例的全面梳理,学员们得以切实掌握观察倾听幼儿的具体方式方法。衷心期望通过此次培训,各位学员能够深入且深刻地理解儿童心理发展所具有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进而在未来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加科学地去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与需求所在,有力地促进幼儿健康且快乐的发展。

阅读 109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