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初见子初成”,在这生机盎然的初夏,城关小学全体语文教师齐聚景和苑六楼,进行一场深度的“三行课堂”语文教改论坛。
前期准备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让此次活动顺利开展,老师们按照学校要求提前在组内进行小组研讨。
论坛分享
首先,朱陈秀分享了“学生因自主而发展,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堂”。
她结合赴北京小学万年花城分校的学习经验,介绍了“真实学习”概念,呈现了“真实学习”的理想课堂同时提出了“真实学习”实施条件。提出三条切实可行的转变要点:
(一)教与学的方式要改革;
(二)评价体系的革新;
(三)构建课堂育人“新生态”。
接着,针对“真实学习”和我校的“三行课堂”教学理念,提炼出教学理念的共同点:
1.学生为主体地位的重视:两校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互动与合作学习:两者都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
3.教师角色的转变:两校教师都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激励者。
最后,就两个学校的理念谈了自己的感想,可谓是干货满满:
1.建议将“批注式阅读”与“导学单”相融合;
2.跨学科课程的推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她的分享引发老师们深入的思考:
如何确保所有教师都能适应新的教学角色?
易花平老师是一位富有激情而且善于总结的优秀教师,她结合自己参与市级“语文与书法”融合教学比赛 ,给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享——“基于学情 任务驱动 小组合作 变教为学”。
此次分享,她以参赛的《惠崇春江晚景》为教学案例,实践“三行课堂”的摸索经验,提炼出“三行课堂”行之有效的理念:
一.变教为学
首先,她带领我们观看魏书生阐述教与学关系的一个视频。提出“变教为学”课堂是 “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
其次,她依据自己参赛教学目标的设定,将第十三稿和第二十五稿进行对比:
1.目标续写更指向学习活动;
2.情境创设更真实有效;
3.学习任务分解成了学习活动。
二.“三行课堂”在教学设计上的突破:
1.教的活动变成了学的活动;
2.未教先学,任务驱动;
3.小组合作学习,减少师生对话,增加生生互动;
4.基于学情 ,教的恰到好处;
5.变教为学,培养核心素养。
王芷晗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讲座——“整本书阅读从‘阅读茧’到‘学习翼’的蜕变之旅”。
首先,介绍了“阅读茧”及“学习翼”概念。她以六年级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
1.根据文本价值定主题设置学习任务;
2.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刘芝华老师谈了“三行课堂”教学改革下,课内阅读的教学感想。
(一)我愿行—在阅读中放飞梦想与希望
1.研读教材,教师先行;
2.巧借媒介,师生同行。
(二)我能行—在阅读中收获自信与成长
1.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
2.学生的探究精神点燃了;
3.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4.学生的答题模式规范了。
(三)我创新—在阅读中激发创新和想象
1.设计开放练习;
2.参加辩论赛;
3.表演课本剧。
让我们以“三行”为篙,与孩子们共乘学习之舟,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向语文教学更深处漫溯。
“三行课堂”在我校已经实施一年时间,真正受益的是学生。
五12班刘御轩同学讲述了在班级老师“三行课堂”中,课堂生动有趣。讲述班级老师如何组织表演民间故事,以及老师如何抓课前预习。拿出“特派时间”激励孩子们学习,在学习和行为习惯方面鼓励,激励,约束孩子。在“三行课堂”下,孩子们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语文学习。
五12班杨翔焜同学,谈了在班级老师带领下,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浓厚。制定小组目标,小组口号。小组里开展检查作业,合作交流学习,小组日记。学生从不愿意写到特别愿意写。以前习作是一座“山”,现在是一座“金山”。
分组讨论
老师们就“三行课堂”语文教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且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活动总结
黄东升副校长提出,我们的“三行课堂”从推行、实践,整整一年时间教师和学生双向成长,“感恩,珍惜,实践”是最真实的感受。我们要打开思路,吸取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我们的真实课堂里。
教研论坛活动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本次研训活动做到了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老师们不断学习探索,攒足精神、聚力生长、逐光而行,合力构建高效课堂。
图文编辑:杨小云 廖晓芬
初审:黄晓峰 朱陈秀
终审:黄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