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班课程故事--春满人间,正是清明

-浪漫果味C
创建于05-28
阅读 2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课程起源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24节气之一,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开展了一次了解清明节是几月几日的活动。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在纷纷讨论:“妈妈带我去放了风筝、踏青”等,就这样,一场与“清明节”的邂逅,开启了孩子们对这繁华四月的探究之旅。

1.清明节讨论

      通过与孩子们的讨论和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孩子们知道了原来清明节是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而传承下来的节日,是祭祀先祖和扫墓以及踏青吃青团的日子,也称为"寒食节"

2.清明之游玩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3.放风筝•习俗

风筝又称“纸鸢”,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4.插柳•习俗

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插柳避免疫病了。

5.做好吃的青团

青团是清明传统小吃,这里用的预拌粉和成面团,再包裹进各种馅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悠长的青草香气。孩子们跟着客座老师揉一揉,捏一捏,搓一搓,完成了青团的制作。大家一起品尝。孩子在做青团活动中拓展了“生活力”,更在体验中了解清明的“食”文化,感受劳动的快乐。

本次活动,我们邀请了客座老师走进课堂,带领着孩子们一起感受清明。

做一做~

尝一尝~

一起合照一张吧~

以清明节为主题的系列课程,时间和内容上我们力求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有资源欣赏、有情感体验、有实践操作……解答幼儿疑惑,尊重幼儿兴趣,丰富幼儿体验,提升幼儿经验。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幼儿的原则,精心设计了幼儿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我们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将幼儿的生活作为课程整合的基点和重要资源。通过此次“春满人间 正清明”主题课程系列活动,不仅使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气——清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对中国的一些传统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向英雄致敬的活动,也使"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悄悄在幼儿心中生根萌芽。

阅读 2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