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传统礼仪与服饰是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诗有云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薄纱衫子轻笼玉,削玉身材瘦怯风”
“百褶罗裙稳称身,年年打扮庆嘉晨”
汉之古朴,唐之飘逸
宋之淡雅,明之端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美学
交流与碰撞,融合与吸收,继承与发展
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体系
让我们穿上汉服,共赴盛宴
跨越千年时空
感受古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一、 活动主题
探索华夏记忆 传承锦绣文明
二、 活动对象
七克台镇南湖学校全体师生及部分家长代表着汉服参加。
三、 活动时间
2024年5月31日上午
四、活动流程
8:30 场地布置 点花钿
9:00 正衣冠 习礼仪 聆师训
9:20 齐诵《少年中国说》(节选)
9:35 古筝演奏
9:40 汉服秀
10:00 游园会开始(非遗手工技艺体验、传统游戏体验、传统美食体验)
10:00 一年级
10:30 二年级
11:00 三年级
11:30 四年级
12:00 五年级
12:30 六年级
13:00 随意游园
13:30 游园结束
五、具体内容介绍:
一、非遗手工技艺:
1、点花钿
花钿(diàn),是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通常是将金属、彩纸、珍珠等材料加工制作成不同图案及形状的薄片,贴于眉心、脸颊等处,亦可使用胭脂、朱砂等材料在脸上描绘出图案。花钿起源于秦汉,鼎盛于唐朝,没落于宋元。虽然一直以来,花钿都是作为女性的装扮饰物而存在,但有时候,它可能也会作为一种平安的印记绘制于孩童的眉目间。
2、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扎(zā)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我们云南大理也有扎染的传承人,那里的扎染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请同学们到网上搜索视频进行学习制作,你也一起来做小小扎染传承人吧!
4、画脸谱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在脸上描画,但我们可以在面具上画脸谱。同学们可以到网上购买现成的空白脸谱,选择自己喜欢的行当进行脸谱绘制。生旦净丑,你喜欢哪个行当,快来画一画吧!
5、香囊
香囊是古代汉族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汉族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汉族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佩带香囊之俗,也在民间盛行。“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是描述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粽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
6、漂漆扇
中国是瓷器之国、丝绸之国、茶之国,其实,我们还是漆之国。此“漆”非化工合成的油漆,而是天然“大漆”,乃中国的天然特产。大漆,在我国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漆器的国家。漂漆扇子,是一种结合了传统大漆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工艺品,它融合了古老的大漆工艺与折扇形式,通过大漆的特殊开色过程,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和艺术效果。漆扇是一种非遗手工艺品。非遗漆扇源于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文化,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漆艺扇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早在东汉时期,漆器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艺品。而扇子作为一种常见的日常用品,很自然地与漆器相结合,形成了漆艺扇子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漆艺扇子的制作技艺在唐代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宫廷和贵族的珍贵收藏品。
7、画油纸伞
油纸伞是汉族古老的传统用品之一,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它由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现在日常所用的伞多是洋伞,油纸伞多作为艺术品和游客纪念品售卖。其中江南古典油纸伞制作工艺也是油纸伞中代表。分水油纸伞厂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企业,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画油纸伞
油纸伞是汉族古老的传统用品之一,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它由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现在日常所用的伞多是洋伞,油纸伞多作为艺术品和游客纪念品售卖。其中江南古典油纸伞制作工艺也是油纸伞中代表。分水油纸伞厂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企业,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8、糖画
非遗糖画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是以糖为材料进行的绘画创作,具有观赏和食用的双重特性。这种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据考证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后来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逐渐演变成为今日的糖画艺术。糖画的制作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艺人需要准备糖、锅、勺等工具,将糖加热熔化后,用小勺舀起糖液,在石板上迅速绘制出各种图案。糖画的题材广泛,包括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其中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生动有趣。糖画不仅可以平面的形式展现,也可以制作成立体的糖人,更加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
非遗糖画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是以糖为材料进行的绘画创作,具有观赏和食用的双重特性。这种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据考证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后来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逐渐演变成为今日的糖画艺术。糖画的制作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艺人需要准备糖、锅、勺等工具,将糖加热熔化后,用小勺舀起糖液,在石板上迅速绘制出各种图案。糖画的题材广泛,包括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其中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生动有趣。糖画不仅可以平面的形式展现,也可以制作成立体的糖人,更加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
9、泥塑(捏泥人)
泥塑,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泥塑的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泥人,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和弘扬,更在于活态传承,促使非遗“长生不老”地活下去。
10、植物拓染
植物拓染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在那个时候,人们开始使用植物来制作纸张,并将其用于书写和绘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植物用于拓印,这种技术逐渐演变成了植物拓染。在唐朝时期,植物拓染技术达到了顶峰,成为了一种高度发达的艺术形式。植物拓染是利用自然中植物的花、草、茎、叶等材料放于棉布上进行敲击,使植物的汁液渗入织物中,留下植物自然的色彩、形状和脉络纹理。它属于草木染中较冷门、简单类别,这种技术类似于古老的押花工艺,但有别于化学染色,是一种最自然、健康、材料最易得、操作比较简单的一种染布方式。该技艺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11、茶艺
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1999年国家劳动部正式将"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800种职业之一,并制订《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2008年6月7日,茶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传统游戏体验
1、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等,“蹴”是用脚蹋的意思,“鞠”指的是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即指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从汉代开始,蹴鞠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和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种体育运动。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投壶
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宴饮游戏,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礼仪。投壶是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输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射”指的就是“投壶”。
投壶礼来源于射礼,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侯置鹄;或者由于宾客众多,不足以备弓比耦;或者有的宾客的确不会射箭,故而以投壶代替弯弓,以乐嘉宾,以习礼仪。
3、捶丸
“捶”即击打,“丸”即小球。捶丸,即是中国古代以球杖击球入穴的一种运动项目。
捶丸的前身是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当时的步打球类似现代的曲棍球,有较强的对抗性。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来的同场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依次击球的非对抗性比赛,球门改为球穴,名称也随之改称“捶丸”。据记载,捶丸最显著的特点是:场地要有地形变化、凹凸不平,设球穴,球穴旁要插上彩旗作为标记;捶丸所用杖有不同的类形,分“撺棒”、“杓棒”、“朴棒”、“单手”等,供人在不同条件下选用,打出不同的球。
4、飞花令
飞花令,原本是中国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飞花令属雅令,较为高雅,深受文人墨客们的喜爱。中国古代的飞花令,要求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并且对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
5、猜灯谜
猜灯谜,又被形象地称为“打灯谜”,最早起源于宋代。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在节日庆典之际,为了增添节日气氛,纷纷以诗词歌赋为题材,创作出各种形式的灯谜。这些灯谜既展现了文人的才华,又为人们带来了欢乐。随着时间的推移,猜灯谜逐渐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民间娱乐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猜灯谜的活动一般在元宵节举行,这一传统习俗自宋代以来便一直延续至今。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为盛行的便是猜灯谜。人们会在灯笼上悬挂各种灯谜,供人们猜测。这种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友谊。
6、中国十大国粹--围棋
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
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围棋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这样,“围棋”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就固定下来。围棋属“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的“四艺”之一。“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南北朝时候,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并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围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三、传统美食制作
1、粽子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甚至流传到东亚诸国。粽,即粽籺,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
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2、冰皮月饼
冰皮月饼,是传统中国中秋节食品。因所有传统月饼都是由糖浆做皮,颜色是金黄色,冰皮月饼名称是噱头其实部分原料是糯米,糯米做成的月饼外观呈白色的,是在冷冻箱里保存,售卖时保存在冷藏柜里。制作特点是无需烘烤,工艺简单,节约能源。口感酥软滑爽,略有弹性,色彩洁白如雪。
风有约,花不误
年年岁岁不相负
复衣冠于华夏,扬国风于四海
快来和我们一起
体验汉服之美吧!
鄯善县七克台镇南湖学校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