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八期

和光同尘读书苑
阅读 10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读书心得分享

杜建刚

智慧出,有大伪,先讲一个这句话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十六岁就拜孔子为师,得到了孔子的真传。曾子无论是治国思想还是治家原则,都秉承了儒家所奉行的伦理观。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就反映了这一点。


一天早晨,曾子的妻子早早起床,梳洗完毕,换上一身新衣服,准备到集市上买一些东西。她刚出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又哭又喊地追了上来,吵着闹着非要跟着去不可。孩子太小,集市离家又很远,带着他出门很不方便,于是曾子的妻子就对儿子说:“你回家等着,我买完东西马上就回来。你不是最爱吃酱汁烧的猪蹄、猪肠熬的汤吗?我回来以后就杀猪给你做。”这话果然奏效,她的儿子一听,立刻安静下来,乖乖地回到了家里。


曾子的妻子买完东西从集市回来时,还没等跨进门就听见院子里有捉猪的声音。她走进门去一看,原来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菜。她连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咱们家只养了这几头猪,只有逢年过节才杀了吃。你怎么能拿我哄小孩的话当真呢?


曾子停下来对妻子说,在孩子面前是不能说谎的。小孩子年幼无知,他们经常从父母那里听取教诲,学习知识。如果我们现在对他说谎话,就等于是在教他以后去欺骗别人。虽然你一时能哄得住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自己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母亲的话。这样一来,你今后就很难教育好自己的儿子了。


妻子听了以后,觉得丈夫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便心悦诚服地帮助丈夫杀猪去毛,剔骨切肉。不大一会儿,夫妻二人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美味的晚餐。


曾子的所言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是对孩子,也应当言而有信,诚实无欺,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做父母的用那种看似聪明的手段哄骗孩子,那么反过来就会使孩子原本纯洁的内心沾染上欺诈的恶习,所谓智慧出,有大伪,说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


老子讲两个字,道和德,这两个字是有历史顺序的。因为按照老子的这个理论,有道的时侯,德就可以不用去管他。道没有了,就得提倡德了。德没有了,就得用法了。他说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进程。因为在当时,老子就已经看得出来了,叫大道废,有仁义。大道没有了,大家就起来提倡仁义了。


老子认为这个社会越缺什么,就越提倡什么,这是本章核心的逻辑。一个社会天天提倡道德的时候,证明这个社会缺乏道德高尚的人,证明这个社会上的道德已经滑坡。一个社会天天讲关爱妇女的时候,就证明妇女的地位出问题了。什么时候三八妇女节取消了,那就说明妇女的地位真正提高了,现在每年都过三八妇女节,证明妇女还处在弱势群体。


人是有欲望的动物,由于欲望的驱动,人们难免会利用各种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有些人为了职位高升,对上级溜须拍马,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有些人善于为自己的罪责开脱,不惜蒙骗别人,颠倒黑白。也有些人成天摆出一副忠实的面孔,其内心早已打好了坑害别人的小算盘,他们使用种种伎俩,只为一己私利。他们心中没有半点仁义,却要装出十足仁义的样子,其虚伪本质掩藏在华丽的外表和_花言巧语里,他们越是装得仁义,越能得到大的好处。这种运用聪明处处蒙骗别人的行为,就叫大虚伪。


我们人类是最复杂的情感动物,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在处理问题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行为准则。人类虽然由大道生而且在大道中发展壮大,但随着人类智慧的开启,愈发狂妄自大,咱我独尊起来。人类忘记了自己的由来,不再遵循自然大道,这种对大道的漠视态度,使得我们离大道越来越远。


本章是相对论,主要讲矛盾的对立转化规律,矛盾的双方是互相对立,互相依存的。出现仁义,就会出现不仁不义。强调智慧,阴谋诡计就会相伴而生。人们赞美仁义,渴求智慧,是因为身处大道废弛,社会纷乱,人性贪婪的时代。崇尚孝慈和忠臣,是因为家庭不和、奸臣当道。如果社会本身就是至纯至朴的,人人都是真善美的化身,仁义,智慧就不会有人强调了。就像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他不会去感激良医。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用不着寻求外来刺激。在这里,老子阐述的是舍大道而强调仁义,智慧,是舍本逐末,背道而驰。仁义,智慧,虽为一剂良药,但它治标不治本。有良药出现,就会有假药降生。假药可查,假仁假义却不容易识破。强调仁义,智慧的作用,是站在有的层面上说的,是不懂得辩证法的精髓,关键是没有体会无的含义。


老子要求我们树立合乎道的思想观念,通过自己自身的实践来把握世界运行的本质规律,以此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自我与真我之间的矛盾。

胡小进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忠大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本章涵义:“大道废,有仁义;”当大道,即自然的法则和社会的正常秩序被废弃时,人们才会强调仁义道德。就像在一个混乱无序的社会中,人们会更加珍视和推崇那些坚守道义、有良知的人。以城市交通为例,如果交通规则被无视,那么“礼让行人”、“按交规行驶”就会显得格外重要,成为被推崇的仁义行为。


“智慧出,有大伪;”当社会过度推崇智慧和计谋时,虚伪和欺诈也会随之而来。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有些人可能会为了追求成功而不择手段,甚至欺骗他人。这种所谓的“智慧”,实则是大伪。比如商业竞争中,一些企业可能会通过虚假宣传、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这种“智慧”背后隐藏的是对消费者和市场的欺骗。


“六亲不和,有孝慈;”当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不和睦时,人们才会更加强调和珍视孝道和慈爱。在一个冷漠、疏离的家庭环境中,那些关心家人、孝顺父母的行为会显得格外温暖和可贵。例如,在一个经常争吵、关系紧张的家庭中,如果有一个孩子能够始终关心和照顾年迈的父母,这种行为就会被视为孝慈的典范。


“国乱有忠臣,家贫出孝子。”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天下大乱,正是天下大治之时。”当国家陷入混乱、治理不善时,那些坚守职责、忠诚于国家的臣子才会更加凸显其价值。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忠臣会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比如历史上的一些乱世时期,如三国或战国时代,那些忠诚于国家、为民族利益而战的将领和谋士,他们的忠诚和智慧成为了历史的传奇。


分享感悟1:本章将辩证法运用于社会生活领域,指出:大道与仁义,智慧与大伪,六亲不和与孝慈,国家昏乱与忠臣,前后两者之间相反相成,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执政者失道、失德,才导致仁义、大伪、孝慈、忠臣等的出现。若大道普行,则家家有孝子,户户有忠信,根本不必强调“仁义”!若民众淳厚朴实,不尚聪明智巧,必不会有伪诈出现!若家庭成员之间本就和睦,自不必宣扬父慈子孝!若国家政治清明,官吏个个清廉,何来忠奸之别!


正因为大道不行于世,人们各行其是,乃至胡作非为,才会出现对于仁义的提倡。智慧计谋发达了,心眼儿越来越多了,虚伪与欺骗才会越来越多。礼崩乐坏,六亲不和,才痛感子孝父慈的可贵,才会人为地去灌输孝慈思想。执政者治国无方,国家乱套了,才需要忠臣出来挽救危亡。老子的这些说法很警醒世人。


《红楼梦》中,贾宝玉有一段话,颇可作为本章注解。他说:“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须眉浊物只听见‘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的名节,便只管胡闹起来。那里知道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只顾他邀名,猛拼一死,将来置君父于何地?必定有刀兵,方有死战,他只顾图汗马之功,猛拚一死,将来弃国于何地?”文死于谏了,说明君昏;武死于战了,说明国之不保,君之无助。


分享感悟2:王莽谦恭未篡时。智慧出,有大伪。意思是,智慧出现后,就产生了诈伪。老子认为“智慧”、“孝慈”、“忠臣”的产生,都是消极的,是远离大道的。他以此告诫我们:越是讲得好、调门高,越要警惕假冒、伪劣、争夺、虚夸、言行不一。所以,不要上当,不要被各种假象蒙骗。


白居易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两句诗,向来被认为是“春秋之笔”。其中,“王莽谦恭未篡时”一句,说的是王莽其人,外示恭俭,以博得朝野的好感;内怀贪毒,时时觊觎皇帝的宝座。一旦大权在握,便撕下伪装,篡权窃国。


王莽沽名钓誉,大奸似忠,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野心家、阴谋家。上位前他的美名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赢得了众人的交口称赞。让大家都觉得,王莽既是慈父又是大孝子。王莽在众人面前树立起一个既能修身、齐家,又能治国、平天下的高大完美的形象。


后来,王莽当上了大司马,开始辅政。他仍然竭力克制自己的欲望,同时他施用铁的手腕,扶植亲信,排除异己。王莽貌似正人君子,善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这使得天下人没有不说王莽好的,纷纷为他歌功颂德。公元8年,王莽废掉子婴,自称皇帝,改号为新。之后,他推行改制,搜刮民脂民膏,使阶级矛盾激化,最终被起义军推翻,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智慧谋略,有一点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过于强调智慧,其结果必然是违反自然大道。用尽心机为自身打算,终会发展到损人利己,虚伪狡诈,诡计多端,尔虞我诈。大骗子玩弄小骗子,小骗子糊弄大骗子。骗来骗去,终究是害人又害己。


感悟分享3:六亲不和,有孝慈。意思是,家人之间失和,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其实,家人之间相亲相爱,本来是天性。若把孝与慈变成了道德规范,就不自然、不真实了,便要作状,便要显示,便要竞赛,便要勉强,便要口是心非,便有万般假冒。亲人间如此,同事间也是一样。所不同的是,同事之间最容易形成利益关系,如果对一些小事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形成沟壑。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三点:一不可过度表现,二不可争强好胜,三不可生嫉妒之心。否则,将对自己有害无益!


大道荒废的时候,人们才会强调仁义、正义等德行的重要性;正因为人们有了奸诈机巧之心,才会有人利用这份聪明智巧来互相伪装、欺诈;家庭不和睦的时候,方能显现孩子的孝心与父母之爱的难能可贵;国家陷入混乱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忠臣。


感悟分享4:阐述和延伸18章的思想,人的身体没有出现毛病时,谁会重视那些身体部位呢?鱼在水中,也不觉得水的重要;人在空气中,才不觉得空气的重要性呢!我们之所以反复提倡“要重视精神文明,不要只向钱看”、“人要善良,要讲道德”、“要尊老爱幼”等等东西,这恰恰说明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中,这些东西正是我们所缺乏的东西。也就是说,提倡的东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我们所缺乏的东西。


由此可见,这一章是著名的反论之章,出色地表现了其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仁义、孝慈、忠臣,皆是在社会缺失了这些真实的东西之后才体现出来的结果。


我们正身处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着各种挑战和选择,多多少少曾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在这些变化中找到稳定和真理?《道德经》的第18章,或许能为我们揭示这样的智慧。通过揭示社会现象的反面,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坚守那些被忽视的美好品质和价值观。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

马志峰

个人感悟:


被世俗凸显出来的都是稀缺的、宝贵的!这一章短短的几句话,却道出了很多令人心酸的道理,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经历过起起伏伏可能真的无法体会。


一个老人家,儿孙满堂,几个子女除了最小的儿子因为身体不好,过早丧失了劳动力,条件稍微差一点以外,其他的家庭条件都不错。老人经常说自己的小儿子儿媳没出息,比不上哥哥姐姐们,经常挑剔媳妇这里不好,训斥孙子那里不对,老人自己要是煮了点什么好吃的,谁都可以吃,就是小儿子家的不能吃。


老人年纪大了后身体不好,经常要住院,每次都是十天半个月,经常是才出院没两天又住回去了。如此一来就需要人长期在医院照顾。于是小儿子一家人轮流在医院照顾,每天孙子在医院守夜,早上小儿子送来早餐换孩子回去休息,中午媳妇送来午饭,换丈夫回去休息,接近下午时孙子又来换妈妈回去做饭,再由儿子送来,父子俩帮老爷子擦洗完后孙子再回家去洗澡,等孙子回来了,儿子再拖着自己也不太好的身体回家休息。


医生护士总是夸老人好福气,儿孙这么孝顺,可是时间长了才发现老人其实很多儿孙。但是,在医院进进出出的始终是小儿子一家人。


老人,一直很疼爱自己的二女儿,从小到大什么好的东西都紧着她,可是老人几次进出医院了,都没见她到医院看过一次。待到老人临终时,才泪眼婆娑的跟小儿媳说:爸爸以前真是糊涂啊!不该那么对你们。


老人离世了,其他的儿孙全部赶到医院哭丧,那阵势夸张到主治医生都忍不住说:别哭了,人都走了,有这精神哭,早应该来看看,多照顾陪伴一下。现在哭破喉咙,他也听不到了,别吵了其他病人休息。一句话哽住了所有人的喉。


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也有人说:患难才能见真情。世人还常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为什么呢?珍贵的东西,在你没有意识到重要的时候,价值难以被显现出来。品行的好坏,不到紧要关头的时候,是无法被验证的。


会说好话的人很多,能说真话的人很少,能不惜得罪你也要提醒你的人少之又少;灌醉你的人很多,心疼你的人很少,能在酒醉之后照顾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想从你身上获取利益的人很多,能照顾你利益的人很少,能想方设法为你争取利益的人少之又少;一起吃饭的人很多,能借钱给你的人很少,能找别人借钱帮你的少之又少;被世俗凸显出来的都是稀缺的、宝贵的,如果遇上千万懂得珍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书到用时方恨少,情到逝去方知重,事非经过不知难,人非患难不见情。有些事,是应该早点知道,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早知道?唯一能做的是,认真活好每一个当下。

李欢

 十八章感悟


这一章讲的是“人道”,讲的是“人道”要解决的问题。


大道废,有仁义。就是说大道被废除了,真正的仁义就会应运而生,当然也会有假仁假义,还有不仁不义的产生。


智慧出有大伪,就是说智慧出现的时候,产生了有智慧的人,同时也会产生有伪装的智慧,因此说这是“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就是说六亲不和睦的时候,更能检验出真孝慈、假孝慈、不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诚,就是说国家昏乱的时候,就会检验出谁是真忠臣,谁是伪忠臣,谁是奸臣。


真仁义、真智慧、真孝慈、真忠诚,是符合真正的“人道”的,“人道”要解决的是“伪”和“不”的那些部分。


危难见真情,环境造就人才,时机方显本色……


这一章阐释了人是有私心和邪欲的,真正的“人道”是要引导人们克制自己的私欲,去追求真善美的东西。


真正的真善美,其实就是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取所需,大家都想着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价值,不要去过多的占有就好了。


因此,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应该追求真善美,走“大道”。


不弄虚作假,不矫揉造作,不假仁假义……做一个真正的“自然人”。

尔东

道德经第十八章  心得体会


我觉得本章想表达的其实就是自然而然。


所有的品行、道德观念是自然而然去产生或者发生的。你专门或者去强调某种东西,其实反之,你或许没有或者不具备这种东西。你过分强调仁义。把仁义常挂在嘴边,或许你才真正缺失的是仁义,因为仁义是内修之后自然的显现,不需要刻意去做作。当你刻意去做一些事,或者提一些东西,说明你与道已远矣。


贵道而生,慧神俱备,万物皆安,人能随性而居,畜有岩穴可睡。树随纹,水随流,高山仰止,风清扬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若痛,仰面叹兮。若喜,出门长笑兮。百姓皆谓我自然。   

六玄

第十八章,感悟


这一章的内容,简短直白,但是很有趣,因为这是一种思维,阴阳思维,提醒我们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真伪,好坏,利弊,福祸等等,它们就像矛盾论里的对立与统一,总是成对出现,缺一不成。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实际作用吗?我觉得有两大作用,一是实践指导,二是理论提升。接下来,谈谈自己对本章内容的具体感悟。


1.实践指导:用阴阳视角去看待问题,会远离偏执而接近全面,甚至衍生出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对于裂变反应看得越是全面,做出的选择就会越稳妥,而这,正是人在人的社会中,对自己最大程度上的保全。


2.理论提升:先有大道废,还是先有仁义标准?先有智慧的出现,还是先有虚伪的产生?先有家庭不和,还是先有孝慈概念?先有国家混乱,还是先有人标榜忠臣?人类社会从原始部落走向资本共产,趋势肯定是越来越细分的,这些成对出现的现象,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产物的细分,只是应用方向不同罢了,有点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以我们的智慧说不清楚这个问题,那就反其道而行之,从阴阳两仪的视角,倒推回太极甚至无极的高度,从名目繁多的现状追溯回大道至简,正如老子说过的,多则惑,少则得。


比如孔子提倡的“仁义”,在老子看来恰恰是扰乱人心的东西,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事万物都在天地道法里各自运行,各有因果,繁杂的人为概念越搅越浑浊,所以需要浊以静之徐清,让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最终能够归根复命,自然而然。这种理论提升能够让人包罗万象,心胸逐渐变得宽广,豁达,平和。


看见智慧兴起不要开心,因为奸诈也就来了,感觉道德模范很多也别庆幸,因为各种虚伪也同样不少,发现社会混乱不要绝望,因为有担当的忠臣也就出现了等等,比如前些年扶老人被讹了,人们纷纷吐槽道德沦丧,但是好人好事,见义勇为照样还在涌现…,所以该发生的总会发生的,但是归于自然就觉得很自然。


将这两大作用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能够让我们在平和的心境中不断提升,从改变自己到影响他人,最终在真正意义上燃烧出自己的价值。


今天,我们在张站长的用心安排下,参观了渭惠渠渠首,宝鸡峡电站,站在离水最近的地方,又让我想起了老子和孔子的对话。两千多年前,他们站在奔流不息的大河前,孔子想到自己力求恢复仁政,奔走列国却不受重用,不由得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老子望着执着于理想的孔子,平静地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你看,孔子和老子的方向不同,却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伟大的人,至于我们要向哪位学习,大概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你看,仁和智又出现了…

崔勇

月亏则盈,水满则溢,久分必合,合久必分。自媒体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催生万物。虚化新生派对实体传统派以万钧之姿全方位掩压!年轻的大学毕业小夫妻,五年如一日,省吃简用,加班加点今天才攒够了房子的首付,而邻村的大爷只因抖音妹子太妖娆一句“我操”配上那猥琐表情居然瞬间斩粉千万,今天搬进豪化公寓!互联网经济时刻都在创造奇迹,素人成名,屌丝逆袭!十亿民众奋不顾身的扎进抖音狂潮!多少我必是明日之星的创业者一生身价,一夜归零。在资本的运作下,虚拟人生和利己主义完美结合,使自私和冷漠成了大众的共识。好事不敢做,好人不敢当及成主流。蝇狗之辈张嘴就是仁义道德!宵小之徒高举正大光明。更有狂妄者调侃军人,妄议国政!无序的野蛮扩张使,牛鬼蛇神层出不穷,鱼鳖海怪应有尽有!然这一切也没阻碍了我人民解放军,消防战士,在滔天洪水,在烈火熊熊之下,前赴后继的用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来守护我人民大众的财产和平安!我不愿提那么多英烈的名字,只想让他们的英魂在天堂好好休息。我是个退役的老兵,也是个小百姓我信奉小福及安,但我也有家国情怀。我自私自利,然我也有自己做人的底线!我信当下岁月静好!是因为我知道有无名的英雄在负重前行!狂风大雨中滑落脸颊的不一定是雨珠更有无尽的泪水!敬畏生命,感恩社会,让仁,义,理,智,信光茫万丈,让孝子忠臣英烈永世长存!

张亚安

第十八章感悟


这一章第一遍读完一头雾水,不解其意!通过我上网查询和通读理解,终于有所感悟:“道为德之本”。


一是内容的直接理解,即指出由于君上失德,大道废弃,需要提倡仁义挽救社会风气;社会标榜聪明取巧的所谓“智慧现象”出现了,虚伪欺诈的假圣人(假专家)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矛盾,在对比中才显示出父慈子孝;国家陷于治理混乱或其他战争争斗,才能突显出忠臣良将。这是对没有遵循“天道”的病态社会现象一种描述。


二是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来理解。老子这一章把辩证法思想应用于社会,分析了智慧与虚伪、孝慈与家庭纠纷、国家混乱与忠臣等之间的联系,并认为这些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毛主席在他的伟大著作《矛盾论》中,深刻全面阐述了对立统一这一思想,毛主席还生动地、准确地、通俗地把对立统一规律表述为“一分为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排斥、互相转化的两个方面。他用“鸡蛋可以孵出小鸡,石头不能孵出小鸡”的例子,来说明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他用“五个指头,四个指头向一边,大拇指向另一边,这才捏得拢。”的关系,来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这比老子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更容易让人理解。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这样。懂得了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源泉和动力,就要坚持对立统一观点,善于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利用矛盾,解决矛盾,促进事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统一体,不弄虚作假,不矫揉造作,不假仁假义……做一个真正的“自然人”。明心修德,人的个人素养提高了,才会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向内而生,向外而行”,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反思、自省,正确面对社会,面对他人,勇敢的面对困难,多汲取正能量的东西,用真正的“正道”来引导人们克制自己的私欲,去追求真、善、美的东西。如何提高自己?我认为只有读书,在读书中静心寡欲,明白大道真理,完成自我的心灵救赎。让我们和光同尘读书会用实际行动,把中国传统文化庚续传播,让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在用心追求真、善、美,引导人们走“大道”。

李翔

道德经第18章学习体会


我们普通人理解什么叫道,按自然规律生活作事,顺之为道也。上善若水为表相,道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真实存在,万物按道的的规律来发展运行。最初人们是按照宇宙世间规律的大道来进行生活,但时间久了,人的心自私了起来,道德品质逐步退化,所谓的仁与义自然的产生了,因为有道德仁义的出现,我们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走偏了,没有按照大道这个规律运作。另一方面说,有了欺诈与投机取巧的行为,才显示出了智慧是如此的重要。如同没有坏人如何彰显善良之人难能可贵。如同家庭之间失去和睦,才彰显了父慈子孝的意义。出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回归正道。如国家的政治安全陷入混乱时刻,才显示出了忠诚与爱国之人是如此重要。简单来说,一切都因按照道的本源规律去一言一行。如果一切都按着规律去运转去生活,不会出现仁义慈孝等现象,因为偏离了道,所以我们用智慧,用仁义慈孝来及时修正,回归大道之路,及时约束我们的不良行为。帮助我们更快回归道德本源运行状态,也是最好的选择,有偏离就有回归之路,偏离,再回归,再偏离,再回归螺旋式发展,如DNA一样神奇,一阴一阳为之道。所谓一二三,三二一,周而复始,永无止境,高速向前发展。

逍遥子

道德经第18章  道亡有义


大道废,有仁义。慧知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一章短短的二十六个字,充分体现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社会越缺失什么,他们就提倡什么。


在老子看来,社会不是在发展,而是在不断的倒退。上古之时,人们淳朴浑噩,过着穿暖吃饱别无所求的原始生活,人民之间没有所谓的等级,也没有什么仁义礼法,一切自然而然,合乎大道。大道就是常道,常道当然不会废弃。只是人们放弃的高层次的东西,拼了命的把低层次的东西拿出来,并且乐不思蜀。


由大道到仁义,由仁义到礼仪,社会一个比一个坏败混乱,老子的看法也许很偏激,但也不无道理,他的话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其实,在现实当中,讲的最多的,恰恰是做的最少的,做的最差的。正因为感到做的还不够好,所以才会有所提倡。社会上少年儿童频频失踪,器官移植乱象的发生,才有了后来的儿童保护法的出现。


慧智出,有大伪。为什么不用智慧出有大伪?如果古代君王用智来治国,整个社会通通是假的,通通是假象。你要他装什么他就装什么。你正法术,他就见招拆招。你有你的政策,我有我的对策。才有了当今社会游走于法律边缘的伪律师的出现,因为只有他们知道法律的漏洞。真是可笑啊,而又不可笑。


六亲不和,有孝慈。孝慈是不能提倡的。正是由于某些人的不孝慈,做了应该做的事情的人才显得孝慈。当社会上出现生不养,养不教的父母,当社会上出现冷淡虐待甚至是抛弃父母的不孝子,父母子女之间本来很正常的亲情,却显得异常的珍贵,被赞誉为父慈子孝。仔细想想,这样的社会,这样的家庭关系,真是可悲到令人绝望。


国家昏乱,有忠臣。这句话让我马上想起唐朝的魏征,对唐太宗李世民多次死谏。这是陷李世民于不仁不义的呀。幸好历史上只有一个魏征,要不然古代君王都是昏君了。再例如,古代的文天祥,陆秀夫这样的忠诚是令人可钦可敬的,这是国家的幸事。然而从另一面来看,出现了这样彪炳青史的忠义之臣,又实在是一种不幸,因为他们的出现,象征着一个王朝的末世,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衰微。


最后,用道法自然四个字结束本章分享。

枕上诗书闲

第十八章感悟


这一章老子认为德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也就是道,舍弃了大道而强调仁义、智慧和忠孝都是舍本取末、背道而驰。同时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立而生的,往往越缺什么就越会彰显什么,越提倡什么,说明什么越缺失。但是呢,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就看自己如何去看待理解。人也好,事也罢,多去发现好的一面,学着去感恩。


现代生活条件物质丰富,相对富足,但很多人的精气神却没有古人时那么足,被物质欲望裹挟着,迷失了自己,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传统文化,才有了传统文化的复兴。一切的发生都在道中,没有无缘无故发生的事。能够生活在自古以来最久的和平年代,是我们的革命先烈和毛爷爷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我们几代人的幸福生活,所以珍惜当下,过好当下,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家庭经营好,把自己本分做好,不去随意批判,也不去抱怨社会的不公,知足一些,不给国家添乱就是我们最大的善了。学着站在大多数人对立面思考问题,反向思考,跳出固有思维,这样得到的答案会更接近真相。

小鱼鱼

在失衡中寻找平衡

       ---读《道德经》第十八章有感


吸引我们的往往是不同。读《道德经》第十八章时,我被其中蕴含的辩证思想和对于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所深深吸引。这一章不仅为我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更引发了我对于社会、道德以及人性的深刻反思。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在这章中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实则深刻的观点:在大道废弃、社会秩序混乱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开始重视并提倡仁义、孝慈等道德规范,以及智慧与忠臣等品质。这一观点颠覆了我对于道德和社会秩序的传统认识,让我开始重新思考道德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老子看来,大道盛行之时,人们自然而然地遵循着道德规范,无需外在的强制和提倡。然而,当大道被废弃、社会秩序混乱时,人们才会意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开始通过提倡和弘扬仁义、孝慈等品质来维系社会的稳定。同样,智慧的出现也是在社会出现虚伪和欺诈的情况下,人们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而发展出来的。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失衡和混乱中,人们才会寻求平衡和秩序。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道德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的情况下,人们需要通过弘扬和提倡道德规范来重建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和智慧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于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循和维护。


此外,老子对于“六亲不和”与“孝慈”的论述也让我深受启发。他认为,在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时,人们才会意识到孝慈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家庭关系的和谐与稳定。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为什么现在社会注重家风,因为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和谐与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关系的维护和发展,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和培养家庭美德来促进亲戚关系升温,客观上也是每个家庭推动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的来说,《道德经》第十八章的深刻内涵和独到见解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发展规律以及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于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循和维护。作为文字工作者,文字是工具,更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我将以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来传递这些宝贵的思想精华,为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胡宝

《道德经》第十八章


本章让我想到的是无分别心,心若无异,各自安好,任他何样,我自如我,有以下几点分享:


1.看花是花,看果是果,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味,不须夹杂太多的个人喜好,酸有酸的美,苦有苦的妙,各自品尝,各自感受,各自欣赏,各自尊重,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2.现代教育下,总会有一些高歌颂德,也总会有一些赞美之词,很多作者笔下对农民有很多的褒扬赞美,而农民本身所具备的特点,与其本身而言,自然自在,无需多言,无需关注,就如树木一样,我自成长,休将我夸耀。


3.自然界物种丰富,从形上看,划分了很多物种的称呼,具有各自属性,从灵性上看,不同物种之间有共性,有灵性,甚至有的拥有强大的能量场。


4.作为人的本身,外在的有不同的形象,技能,个体属性,内在的有不同的思想,认知,慧识,在世间的存在中,有着个体的轨迹,也有思维的轨迹,与芸芸众生的轨迹一道,运行自化,点缀着人生画卷。

北方有秦人

第十八章,感悟


本章很简单的几句,但是却又继续明确了老子的辩证思想:事物的产生总有其原因。因大道不存才提倡仁义;因六亲不和才提倡孝慈;因国家混乱,才提倡忠君;因前者缺失,才产生后者;因为提倡智慧,才产生了巧诈。老子认为,无为而治是最高明的,所有人为的措施,都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老子洞察万物,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就其观点来看,儒家所提倡的仁义、孝亲、忠君、圆融等,也不过是一种对道体之外的补充,是人们对大道不存所做的努力。


人类发展到今天,科技文明已够发达,但社会能否得到长足的发展,人类能否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快乐?我们不停的创造文明,但是否在背道而驰,是否得不偿失?路在哪里?这个问题似乎变得越来越沉重。


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其法天效地、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在今天这个人类损害自然物质,破坏精神的时代,显得更有积极的意义。


做为芸芸众生,普罗大众中的我们,又该如何积极的面对当下呢?人生是修行,生活是道场,是修正前世的业!内心就是信仰,灵魂就是图腾。人生在世,不可能不经历失去。与其抱残守缺、执着于过去,不如轻轻放下。阴霾过后必定是晴天,噩梦醒来之后往往是黎明。心柔顺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净了,处境就美好了;心快乐了,人生就幸福了。人这一辈子,不管活成什么样子,都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一切喜怒哀乐都是自己造成。多点淡然,少点虚荣,活得真实才能自在。


看看人一生!


小时候:有个豆沙包吃,我就很开心了!


青年时:我命由我不由天!胜天半子!


成长后:过去只是人生的一种经历,而不是一种负担!


但凡提倡的,都是消散的,缺失的,但凡争取的,都是没有的。忽视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得到了物质上了,失去了精神上!我们要回头看看,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先饥而食,先渴而饮,合理休息,“放下负担,奔向新生命”。

和光同尘读书苑

使命:弘扬国学,修身正己

愿景:持续传递阅读价值,让世界充满爱与力量

2024.05.26

宝鸡峡蔡家坡管理站

阅读 10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