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之有道  学之有效——记榆次二中初441班研学活动

用户8116999
创建于05-28
阅读 44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古人云:“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研学是一场探索世界开阔眼界的旅行更是一节寓教于乐的行走课堂。

本次同学们的研学第一站为丰润泽,丰泽园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区是榆次区十大魅力生态庄园之一。它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外环,它是集种植、休闲农业、农业科研、科普、展览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展示园区。园区引进各种观赏型瓜果百余种,通过不同的栽培模式和各种造型各异的回廊、隔断进行种植,品种多样,造型独特,琳琅满目。园区内还有展示晋商文化的雕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晋商鼎盛时期的情形。

有组织,有纪律是团队建设第一步,同学们整理好内务马上开始军事训练。

感恩午餐不同于我们在家吃饭时的悠闲,同学们要用洪亮的声音喊出“安静、干净、光盘”六个字,这既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尊重。

第一次接触篆刻,大家都小心翼翼。篆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书入印而得名。它是书法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就制作工艺而言,它是指将在平面上设计好的纹样或文字镌刻在金属、石头、牙、角等材质上。

做香包,做漆扇,暂时放下课本,大家的动手能力棒棒哒。

扎染作为非遗项目,深受学生喜爱。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扎染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农耕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文化之一。此次同学们体验到了种红薯的全过程,挖沟、翻土、放入红薯苗,盖土、浇水,相信大家以后也会更加珍惜粮食。

劳动实践课程丰富多彩,同学们还体验了无人机技术和模拟飞行。

文艺晚会上,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台上台下热烈互动。

研学最后一天,同学们来到了位于文水县的刘胡兰纪念馆。这位在上世纪60年代就出现在小学课本里的15岁革命小烈士,以英雄就义洒热血的精神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影响了一代代人的思想成长。“刘胡兰精神”与时俱进,从革命战争年代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演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主动担当作为的新时代精神。新时代“刘胡兰精神”凝练总结为16个字:坚定信念、不屈不挠、敢于担当、勇于奉献。

乔家大院不仅是一座集建筑艺术、历史文化、人文精神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这里,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古代商人的生活气息,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大院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历史,漫步其中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回声,看到古人的身影。

研学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以集体生活的形式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讨论学习。这种形式是一种活生生的“课堂”。是学校生活的生动延伸,而这种集体生活是孩子成长岁月中非常珍贵的记忆,集体生活培养出来的团队观念和整体意识,也是孩子“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

阅读 44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