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64老知青的回忆

songgs
编辑于05-28
阅读 20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安宁64老知青的回忆、六.

           回忆当民办教师的日子

                  黄桂兰

1964年 9月,我们 7个同学 来到罗白村插队落户,真正脚踏实地变成了青年农民 ,在跟村里大爹,大妈,大哥大姐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学各种农活,学洗衣做饭,学养猪种菜,很快融入了农村艰苦生活的日子中,白天,精神十足的参加队上安排的生产劳动,晚上,又说又唱的参加每晚生产队里的“开会”学习(当时要求每晚各家都要出一个成年人来参加学习,学大寨,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相关文件,时事宣传材料,由知青当读报员)。由于我们七个同学都住队上安排的一户社员家里,同吃同住,社员们都亲切的把我们叫做“七兄妹”。

          给学生讲课

大罗白村是有 300多户人囗的大村,村内小学仅有一间简陋的土基房,有一位圆山村极乐校区派来的朱菊美老师独自承担一,二年级二个班约20多个学生的教学工作。因条件差,又只有朱老师一人上课,村里很多娃娃都无法及时上学。

       65年,县教育决定扩大学校教学范围,增加一名民办老师,增招二个年级班学生,解决村中娃娃读书难的问题,大队上决定抽调我去当民办小学老师。与朱老师一起教书。学校虽说就在村里,我第一次进去,还想着农村学校虽外面破旧,里面起码还是应该不错吧,没想到里面条件更差,仅有的一间教室,还是生产队腾出来的破仓房,四面土基垒墙,窗子就是两个木框支起的空洞,没有玻璃的窗框在随风晃动,由长木板搭成的条凳,条桌,加上木板拼成的黑板就是学校的全部家当。

           备课

经过县教育局初期培训班的学习,在朱老师的鼓励帮助下,我的课堂教学逐渐由生疏到熟悉,由照本宣科到针对学生爱好,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极乐中心校区的肯定和县教育系统大会上的表扬。随着学校由原来只开设一年级二年级二个班,增加到三年级四年级四个班,学生翻倍了,教室仍然是一间,我与朱老师就按教学计划把各班讲课时间有序错开,我把我负责的一,三班学生按班级背靠背就坐,讲一年级的课,就安排三年级的同学做作业,下一节讲三年级的课,又安排一年级的学生做他们的作业,朱老师教的二,四班也是这样办,虽然上课时难免会相互影响,但在新教室暫时无法解决时也基本完成了扩招升级的任务,对我来说,上课难度增加了,晚上批改完作业后还要备好第二天的课才能休息,这种紧张又有意义的乡村教师工作,苦中有乐,让我充实更喜欢。每当与学生在一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激情推动着我不断努力。坚持不断提高自已的教学能力。    

        农村生长的娃娃,懂事早,学习认真,家庭条件普遍不好,经常有背着弟弟.妹妹来上学的,有一次一个小女生,背着一个弟弟,牵着一个妹妹来上学,在长条凳上不方便做作业,也会影响旁边的同学,我就把那个小的接过来背上,让她安心做作业,我继续背着娃娃讲课。    

        一次班上组织学生徒步到温泉春游,虽然天热,全班同学都玩得很高兴,我也走得很累,返回途中一个三年级的小男生突然坐在地上起不来,一身“红痧点”,当时无药无医,我只有按村里老辈人的土办法,拿吃饭的汤勺为他刮痧,然后把他背在身上,走走停停,直到把他送回家里。第二天问他家长,听说无事了才放下心来,事后才知道是天热,路远,因为又热又累,中暑了。

每到一个新学期开学,看到大部份学生都是一头乱糟糟的长发,原来是村里无理发的地方,社员理个发都要跑到县城街上才能解决,学校大小孩.子成堆,不卫生还影响学生形象,我就自费买了一把理发推剪和梳子,剪刀,尝试学习理发技术,慢慢的从只会剪短发到能剪出点发型,学生都高兴的来找我理发,后来村里有的老人在课余时间都会来找我替他们理发,我也高兴的说;只要你们不嫌弃,不要求好看,我都高兴的为他们剪发。

          在教室旁留影

65年被评为县教育系统先进代表

67年,在县有关部门安排下,重新在村中盖起了四间正式教学用房和教师办公用房,罗白小学从原来只能招20多名学生的村小,到后来已经发展成为可招收200多学生,招收范围覆盖周边村、社的较大知名村。我的民办小学老师身份也在下乡七年后,随着到新的岗位工作调动结束了。至今想起的,仍怀念那段当乡村小学老师的经历。

           罗白七先妹

在建国 70周年重大成就展

云南省展览馆知青专馆内展出的

“罗白七兄妹”大幅照片前留影。

阅读 20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