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日记——大三班班本课程

创建于2024-05-28
阅读 25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课程起源

一天,浩宇小朋友拿来的一些蚕宝宝,吸引了小朋友们的驻足观察,大家开始讨论了起来......

《指南》中指出: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孩子们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为追随幼儿兴趣和探究欲望,我们决定与孩子们一起走进“蚕宝宝”的世界,与蚕宝宝一起经历生命的起始、繁衍和轮回,体验生命的奥妙。

前期思考

桑蚕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既然孩子们对蚕宝宝产生了兴趣,所以我想可以借这个机会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     

蚕宝宝的到来,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我要充分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资源,让其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过程中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感受生命的意义。

问题探索

我带着思考和疑问,在养蚕初期,与幼儿共同展开“蚕宝宝我知道”的大探讨,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和已有经验,并及时进行观察指导与记录,从中获取关键信息,方便后期开展课程的探究。

       宏程:蚕宝宝最喜欢吃了,它每天都在吃桑叶。

        林谦:蚕宝宝长大了好像毛毛虫。

课程预设目标

1.观察和探究蚕宝宝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生长特点。

2.能用语言、绘画、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记录蚕的成长过程。

3.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发现并提出有关蚕宝宝的问题,通过观察、讨论、猜想、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幼儿照顾蚕宝宝的责任感,激发幼儿对蚕宝宝的爱心及对生命的尊重。

探究过程

🌻探究一:认识蚕宝宝

在小朋友的期待下,蚕宝宝终于孵化出来了。孩子们初见蚕宝宝,带着好奇心,小心翼翼观察着蚕宝宝。

蚕宝宝爱吃的食物是桑叶,孩子们发现他们每天要吃好多桑叶,而且如果桑叶干了,蚕宝宝就不吃了,寻找桑叶变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哪里找桑叶呢?

🌻探究二:蚕宝宝的食物

🌻探究三:饲养蚕宝宝

🌻探究四:观察蚕宝宝

       宁灵:老师我做了一个小女孩照顾蚕宝宝相册。

       玟莉:老师,我做了一个蚕宝宝吃桑叶的相册。

蚕宝宝在小朋友们的照顾下,一天天的长大变成了白白胖胖的大蚕宝宝,小朋友们也是非常大胆的去触摸蚕宝宝,并观察蚕宝宝有几条腿。

孩子们非常喜欢蚕宝宝,用小手去感受蚕宝宝柔软。

观察蚕宝宝如何抬头,行走。

🌻探究五:蚕宝宝结茧

到了饲养后期,蚕宝宝从一条蚕慢慢的变成了茧,孩子们对于这个发现也是非常激动,主动地查阅资料问家长蚕宝宝最终会变成什么。

🌻探究六:化茧成蝶

        浩宇:蚕茧变成蝴蝶了。

        沐希:它会飞走吗?

        婉若:它不会飞走的,它还要产卵呢。

教师的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孩子们从兴趣出发,陪伴了蚕宝宝的一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体验着生命的变化与美好,产生对生命的爱护与敬畏的情感,相信2024年的这个夏天,这个养蚕故事,会深深地印刻在每位孩子的脑海里,留下美好的回忆。

阅读 25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