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思想的互相碰撞,能激发智慧的火花,绽放出绚丽的烟火。在教研室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有幸相聚在大余县参加2024年赣州市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暨培训活动。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很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9号老师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角色带入真实情境中,引入人民币知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带着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每一个环节中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潜移默化下渗透了金融意识,培养孩子们爱护人民币的意识。接着,活动二中以孩子非常感兴趣的跳房子游戏引入数学的分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认识了单数,双数等知识。孩子们既玩的开心,学的也很扎实。最后以公园里的灯光秀为结尾,以绚丽多彩的灯光感染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思维,每一步循循善诱,让孩子们带着不同的眼光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无形之中渗透了规律知识。再让孩子们自己设计独一无二的灯光秀。不但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也能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更是跨学科的体现。
10号老师课堂伊始让孩子们思考:“想要知道黑板长度,没有尺子该怎么办呢?”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引出身体尺的必要性。通过视频了解古代的身体尺渗透数学文化,也是对数学文化的一种传播,再让孩子们进行比划身体尺的长度,把数学文化根植孩子们心中。接着活动一的呈现,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身体尺有长有短,包含着大小关系,正为下一个环节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埋下伏笔。再通过对比孩子们身体尺的数据,引导孩子们明白每个人的身体尺是独一无二的。之后,通过用身体尺测量黑板长度,让孩子们学会辨析,顺理成章让孩子们学会选择合适身体尺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最后更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三,打破孩子们的思维禁锢,身体尺不仅能测量室内的物体长度,室外的物体(旗杆)照样不在话下。带动班上孩子们发挥脑筋,集思广益,引导孩子们用一庹长测量出教室的长度,把教室的长度再当做尺进行测量,用实践证明万物皆为尺。
11号选手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切切实实地经历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11号老师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回顾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通过认一认、数一数、说一说,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了解货币的意义。
接着,创设欢乐购物街模拟情景,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了解购物街活动中售货员、收银员和顾客的不同任务要求,有序购买自己心仪的商品。在活动体验结束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分享这次愉快的体验,顾客们展示着自己买入的商品,介绍用去、找回人民币的情况。收银员、售货员们也感受到了工作的辛苦,明白了家长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要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意识。
本次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人民币的意义,学会合理选择人民币的面值支付、找回,培养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学生在活动中“实”探索,“验”真知,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数学理念。
12号选手以有趣的绘本《科利亚的木匣》引入,带领孩子带孩子们认识了更多的身体尺——一步,一脚、一庹、一指。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尺,可以借助身体尺来测量长度,在测量不需要太精确的结果时,用身体尺来估算长度是简单易行的。 12号老师的这节课分为认识“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应用“身体尺”这几个环节,层次清晰。
课堂有多次操作活动,由于低年级活动经验的缺失,所以如何有序的开展活动对老师是个考验。老师在每次自主活动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导细致,让孩子们明确量什么,怎样量,有什么注意的地方等,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身体尺去测量物体长度。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有“身体尺”及其妙用,也认识到我们的“身体尺”都是不同的,生活中要按需使用身体尺。
通过三次自主活动,学生不仅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在活动完成中也对身边物体的长度有了更深的理解,让孩子感受到了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积累了知识经验。
最后,让学生自主填写课堂表现评价量表,肯定孩子们的课堂表现,通过自我评价培养学习“小主人”意识。
13号老师执教的是一节二年级主题实践活动课《身体上的尺》。本节课以六一儿童节要用藤条装扮教室为切入口,谈话引出运用身体尺测量的需求,课堂中老师让学生经历找身体尺--量身体尺--用身体尺--选身体尺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操作空间,在充分的测量和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和估算意识。
14号老师执教的是一节六年级综合实践课《体育中的数学》。课伊始,老师从孩子们课前调查的5个问题导入,揭示体育中的乒乓球所蕴含着数学知识,由此引出课题《体育中的数学》。由庞大的数据揭示化繁为简的方式,展开今天淘汰赛的内容。整节课从猜想到验证,老师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说话的能力,借助画图和列式来记录比赛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思维,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5号参赛教师带领二年级的孩子们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神奇的身体“尺”》精彩又有意义,由于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几乎没有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亲自去比一比,量一量,测一测,再议一议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数学很有意思,数学很好玩。课堂中教师给孩子们每组发了一把米尺,让他们测量一指宽,一拃,一步,一脚,一庹长,教会学生了解自己“身体尺”的长度。让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引导孩子们用他们的“身体尺”去量一些物体,孩子们可高兴了,比如说要量黑板的长,有的人说用庹,有的人说用拃,他们争得可热烈了,最后经过测量得出了结论。在学生充分实践的过程中,教给他们估测方法,培养他们的估测意识、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6号参赛教师《杆秤中的数学》给六年级的孩子带来了生活中真实的杆秤称重情境,让学生大胆猜测引发质疑,给予学生充分时间操作杆秤的称重物过程,感受杆秤的工作原理。学生进行了初步感受后,也提出了不少疑问。然后,谢老师引导学生从杠杆尺去发现杆秤的工作原理,放手学生自己研究,最后得到“左刻度数×左勾码数=右刻度数×右勾码数”这一原理,学生对杆秤的工作原理就有了充分的感受和认知。从杆秤引出,再到杠杆尺,最后抽象为线段图表征。重物重量可以反应在用力点到支点距离的长短上,研究这个重物重量和用力点到支点距离的具体关系,也就是这两个量成正比例。最后,利用这个比例知识设计杆秤。本堂课中,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杆秤的发展历史,学习了杠杆知识,知道了正反比例的意义,还感悟到了诚实与公平的情感态度,使“看不见”的思维“被看见、获发展、促成长”。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美好的开始;每一次培训,都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每一次启程,都得跨越新的成长之阶。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会将学习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所学的内容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力争让学习硕果在教学中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