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济南住在舜耕山庄,酒店就在千佛山麓,千佛山不太高而且有缆车到离山顶不远的兴国禅寺,于是决定前往一游。
千佛山原称历山,战国称靡山,南北朝称舜山、庙山、舜耕山,隋开皇年间,依山势凿窟,镌佛像多尊,始称千佛山。
从大门登山的路两边有姿态表情生动的石雕罗汉造像。
上山的缆车。
缆车站的终点半山腰,建有“兴国禅寺”、“历山院”等建筑。
历山院
院内的“一览亭”,可俯瞰山下风景。
尧舜禹三圣殿。
鲁班祠。
古史传,舜早年率领民众耕稼于历山之麓,感动上苍,乃至于大象为之耕田,百鸟为之耘草,是谓“象耕鸟耘”。现舜祠尚在维修。
兴国禅寺建于隋朝,始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重修修葺,改称兴国禅寺,千佛山遂成为香火胜地。
隋唐时期,在“极乐洞”、“龙泉洞”及周围石壁上雕凿了众多佛像,为我国早期石雕佛像之佳作。
洞中佛像。
石壁上的佛像。
我们没有继续登山到山顶,从兴国禅寺下山。经过“云径禅关”,“齐烟九点”牌坊。
又经过唐槐亭。
亭旁古槐,相传唐朝大将秦琼曾在此拴马。
观音园。
巨大的卧佛。从卧佛前往弥勒胜苑。
弥勒胜苑的牌坊。
巨大弥勒佛。
回酒店休息后,我们又前往大明湖和趵突泉,都是到济南必游的景点。
大明湖历史悠久,北魏年间,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便有记载,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大明湖的水来自诸泉汇流,出小清河入渤海,有“淫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特点。马可•波罗在《在中国游记》中称大明湖“园林美丽,堪悦心目,湖光山色,应接不暇”。在繁华都市中有此天然湖泊,实属难得。
大明湖水域面积约46万平方米,湖边亭台楼榭,曲径回廊,文人墨迹错落期间,清人刘凤诰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尤为人们称道。
游览的时间不多,我们乘游船半个小时绕湖一周。
也许是周末吧,公园里穿古装照相的年轻人和孩子特别多。
从西南门出公园前,我们特意参观了纪念著名词人的辛稼轩纪念祠,辛弃疾是济南历城四风闸人,纪念祠的匾额是1964年陈毅在大明湖题写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趵突泉公园在大明湖南,济南素以泉水多而著称,被称为“泉城”,趵突泉位列济南72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是泺水之源,至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我们游览时泉水虽不像照片中那样“水涌若轮”,但也能看见涌起的泉水,在夕阳照射下,涌起的泉水闪着金光。
公园北大门。
趵突泉泉眼位于趵突泉公园泺源堂前,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台,形成长方形泉池。
西侧观澜亭边两块石碑“趵突泉”和“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有三个泉眼,每天涌出7万立方米泉水。
泉眼在夕阳下金光闪闪。
趵突泉泉池南的长廊围台。
泺源堂的匾额和楹联均为当代已故书法家金芬所书,楹联为赵孟頫咏《趵突泉》诗句:“云雾润蒸华不在,波涛声震大明湖”。泺源堂三座大殿,形成两进院落,院内有名人咏泉碑刻19方,其中的“双御碑”,前刻康熙皇帝所书“激湍”二字,后刻乾隆皇帝《再题趵突泉作》诗。
院落西洞门,砖刻门额“漱石”,东洞门额为“枕流”。
双御碑。
重刻的康熙皇帝“激湍”碑。
在来鹤桥上自拍。
老舍在1932年曾写散文《趵突泉的欣赏》,以白描的手法表现了趵突泉的自然美,同时感叹“但是泉的所在地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一片喊声”,“几阵臭气”,“接连不断的棚子和地摊”。1956年趵突泉被整修辟为公园,经历几次扩建,特别是近年对环境的治理,趵突泉已成为以泉为主,小巧玲珑,步移景异的泉石园。
南门牌坊,匾额是“激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