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幼儿园大五班5月主题活动——“与时同行”

创建于05-27
阅读 87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主题缘起

1.时间争论

        在一天早晨,孩子们签到时,大家都在自主有序的签到,这时佳佳和铭铭针对签到时间进行争论.......

            👦:现在几点啦?

👧:8:00就要签到,你迟到啦。

                🧒🏻:奶奶送我来迟啦……

2.集中谈话,问题梳理

      1.不会看时间。

      2.不知道1分钟多长?

      3.不知道怎么节约时间和守时。

3.时间大调查

教师思考: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发现孩子们每天早晨来园签到对时间不是理解,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是钟表却在滴答滴答地走,孩子们对“时钟”这一具象的物体有了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意识,基于孩子们对“时间”的浓厚求知欲,我们班开展了主题活动《与时同行》。希望幼儿能通过这一主题活动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懂得时间的宝贵,更好地做好小学生活的适应准备。

二、主题目标

        1.通过观察及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并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通过各类探究活动,提高幼儿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通过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什么,理解时间的长短。

        4.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进入小学增强时间管理能力。

三、主题实施

(一)探索时间

1.时间是什么?

      时间是什么?在生活中的哪里?哪里有时间?

       孩子们对时间的认识各有不同,我们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纷纷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表述并绘画出来。

2.寻找时间

       对于孩子来说,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抓不住,摸不着。为了让孩子对时间有初步的具象认识,我们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找“时间”.......

        原来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时间:在报纸上、在班级一体机上、在班级签到台......

教师思考:

       通过寻找时间,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时间的呈现方式和出现地点是多种多样的。家里有时间,幼儿园也有时间,很多地方都能找到时间。有的是指针钟表,有的是电子数字钟表,它们都是代表的都是同样的时间,时间就是我们生活上的小帮手!

(二)了解时钟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为此,老师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慢慢走进时间的世界。

1.时钟的演变

       在寻找时间过程中,孩子对时间的感知更加地敏锐。有一天,班里的时钟没电啦,孩子问:“没有电的时候,是怎么看时间的呢?”于是,孩子通过家园共育方式利用平板电脑、手机等来查阅钟表的发展史,并以绘画的方式进行表征。

孩子画笔下的钟表发展史:

妍妍:日晟好神奇,用太阳的影子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时候啦。

小朱:石英钟插上电池就可以用了,很方便,我喜欢。

小米:沙钟有沙子,它的孔那么小,肯定时间很慢才走掉。

小冉:石英钟插上电池就可以用了,很方便,我喜欢。

2.认识时钟

       了解时钟的演变后,孩子对钟表更为感兴趣。但是,大班的孩子虽然知道“昨天”“今天”“明天”等时间,却并不清晰小时、分钟更短的时间。因此,跟随着孩子的脚步,我们进行了认识钟表的活动。

       时钟里面到底蕴含着什么秘密?一个个数字,一根根针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以此为引,我们开展了《关于时钟我知道》活动。

👦:表盘上有12个数字,1、2、3、4、5、6、7、8、9、10、11、12。这些数字围成了一个圆圈。

👧:  有12个数字,两个数字中间有5个小格子。

       在讨论与分享中,教师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时钟的指针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如整点、半点要怎么看呢?通过活动,孩子走进了时间的世界,知道当分针指着数字12就是整点,而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就是半点,半点时分针指着数字6。

3.玩转钟表

       为了加强孩子对钟表的认识,在操作区投放了时钟这份材料,根据卡片指引,孩子拨动时针与分针。在操作的过程中,孩子对时针与分针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设计时钟

       在对钟表有更清晰的认识后,孩子区域活动时自发开展了《设计时钟》活动,孩子的创意无限,热情高涨,在创作的过程中对时钟的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根据幼儿好奇、好问的特点,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自主探索,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形式:集中活动、家园共育、相互发现、玩转时钟、设计时钟等形式开展了解时钟这一内容。

(三)争做时间小主人

       在活动的开展与推进中,孩子增强了对时间的了解,但是对时间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为此,《一分钟有多长》这个活动在班级里火热开展,孩子们自发进行了感受、体验、游戏与挑战一分钟等系列子活动。

1.1分钟可以做什么?

2.体验1分钟

       在指定活动中,孩子静坐一分钟,不做任何事情,结束后,孩子都觉得一分钟很漫长。

3.挑战1分钟

       接着,班级幼儿进行一分钟大挑战,短短的一分钟,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就流走了,通过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一分钟整理图书、一分钟跳绳、一分钟拍球、一分钟你比我猜,并将一分钟所能完成的事情记录了下来。

教师思考:

       在一分钟这一探究过程中,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浓厚,一个个问题喷涌而出,作为教师接住了孩子们抛的“问题之球”,但是并没有立刻给出解答,而是又将些“问题之球”抛给孩子,给予幼儿一些材料,通过对时间的具体化、游戏的形式,填充进具体的生活事件,让幼儿自己体验这个问题,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制作时间计划表

       大班孩子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内容十分熟悉,但具体的时间点还是比较模糊。为此,班级开展了《制作一日计划表》活动。

       活动期间,孩子每天自主制作活动计划表,对一日活动时间节点更加地清晰,如到11:45就要收玩具准备午餐......活动后,以往老是拖拉的孩子也慢慢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教师思考:

       持续的时间计划与实施,孩子对时间的体验与感知更为深刻了,对自己的时间管理也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时间规划与实施更趋于合理与可行。

三、主题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孩子们关于“迟到”的争论引发了对于“时间”的探索和研究。从儿童的问题出来,教师适时地提供孩子研究“时间”问题需要的材料和其他支持,引导孩子走完了一段体验时间的“毕前之旅”。

        在“与时同行”班本课程探究活动中,孩子通过走进时间、认识时间、感受时间与陶醉于表征时间中,螺旋式地反复认识到“时间”这一重要概念,并将良好的时间意识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内在的需要,形成做事有计划、遵守时间、不拖拉的好习惯,做到了扎实走好幼小衔接每一步,为以后良好习惯的养成、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累实了基础。

        “与时同行”这一课程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一直在继续,我们与时间的故事从未停止......

阅读 8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