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小学畅想记——临沭县北城幼儿园大五班班本课程

北城王老师
创建于05-27
阅读 3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光荏苒,灿烂依旧。

孩子们总在盼望长大,岁月迈着轻柔的步子越过了春夏秋冬。

小学,对于幼儿园毕业班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让他们感到既陌生又向往的地方,

他们对小学的生活,充满着憧憬、好奇、计划、发现与思考。

课程目标

1.了解小学的相关知识,产生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产生对各类学习活动形式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4.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家园同步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课程缘起

史润莹:老师,我们就要上小学了,好舍不得你们哟。

王诗语:我妈妈跟我说,我要去别的地方去读小学……

王明信:小学和幼儿园一样吗?也会有好玩的玩具吗?

吴皓语:我没有去过小学,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心情大揭秘

调查后发现:有的小朋友渴望上小学,有的小朋友对未来的小学生活充满了担忧,还有的小朋友不清楚上小学的事情,对小学生活很迷茫。每个孩子对上小学这件事情有着不一样的心情……  通过调查表发现,孩子们的心情既有担忧又有向往,担忧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小学的未知。

为了消除入学担心,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阅读绘本《一年级,一点都不可怕》。通过绘本,帮助孩子们建立对小学生活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产生亲近感

小学知多少

很多小朋友没有去过小学的经验,不知道小学长什么样子,但孩子心目中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呢?


李宇航:小学有很大的操场,比幼儿园的大。


王凯文小学有很多的教室,教室里的桌子都是一个人一张的。


李雨臻: 小学要上很多课,还要考试。

我心目中的小学

对于小学校园的模样,每个孩子的心中各有不同,快跟随镜头来看看孩子们笔下“心目中的小学”是什么样子吧!

教师思考

从孩子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对于小学是有一定的认知的,但大多数孩子都停留在对小学的表层印象,虽然对小学的外形特征他们最熟悉不过,但是对于小学生在校具体的学习与生活内容的了解会相对薄弱。

我设计的班牌和我的名字

崔宇浩:班牌是不是就是咱们教室门口那个写着字的牌子?我姐姐说小学要认很多字,还要写自己的名字,咱们一起设计自己的名字和小学教室的班牌怎么样?

教师思考

《指南》中指出: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长大是幼儿向往和感到骄傲的大事,生活中,幼儿对父母或其他成人的创意名字有了初步认知,对设计属于自己的创意名字充满好奇和期待。在即将分别的时刻,幼儿通过自行设计个性名字、进行互赠,体验成长的快乐,并表达对老师和同伴的依依不舍。

书包里的秘密

上小学大家都会背上小书包,书包是小朋友们的好伙伴,也是孩子们学习的必备用品。书包里应该放些什么呢?晨间活动时,大四班的宝贝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了讨论。

书包有不同的形状、结构、颜色、图案,书包里要装各学科的书本,铅笔、橡皮、尺等文具,水杯、衣服等生活类的物品,跳绳、毽子等运动休闲类的物品,小书包能装这么多的东西,它的作用可真大!小朋友们想拥有一款什么样的书包呢?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小书包吧!

教师小结

通过绘画,孩子们对书包都应该放哪些物品又多了一份了解,对小学生活又多了一份期待。

我会做值日生

小学的教室都是自己打扫卫生的,为了增强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增设了值日生。

瞧,孩子们多认真呀!

教师小结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要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注重幼小科学衔接,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准备。幼小衔接不是一个简单的过渡环节,要将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理念下考虑。幼小衔接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家园应共同注重孩子学习适应、社会适应等能力的衔接准备。

教师总结

当孩子们开始谈论关于小学的话题时,他们对小学的生活充满了好奇,这也萌发了他们想要探究小学的愿望。作为教师,我们要思考的是:幼儿是幼小衔接的主体,他们有参与和表达自己相关事务的权利,关注和倾听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基于儿童视角,围绕儿童兴趣帮助他们梳理探究的问题,选择探究的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创设丰富的材料和环境,支持幼儿关于小学的多样化的探究方法和表达的一百种语言。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去调查了解自己以后要上的小学,解答自己关于小学的种种困惑和担心。其实大班孩子的焦虑与担心通常来自于对小学未知的害怕,其中往往也隐含着他们对努力成为一名优秀小学生的渴求与向往。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回归到孩子生活当中,从孩子本身生活的视角去审议和开展课程,符合孩子的心理逻辑、符合生活的逻辑的课程是孩子最需要、最有趣以及最有价值的。    愿每一位大班孩子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阅读 3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