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按照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及全国妇联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满足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幼儿园),妇联、社区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需要,内蒙古自治区关工委在福建省龙岩市举办第二期全国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全区140名从事家庭教育工作者参加培训。
通辽市关工委选派22名家庭教育工作者,在冯冶栋主任的带领下积极研学,认真聆听,交流成长。
科左中旗教体局选派5名家庭教育工作者在教体系统关工委常委副主任贾风林带领下于2024年5月26—31日参加培训。
培训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中相关工作要求,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以及社区等家庭教育师资专业培训,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5月27日上午08:30-09: 00 举行开班式。自治区关工委副主任于玉清做了重要讲话,强调了举办本次培训班的重要意义,要求学员们一定要有高度的站位,认真学习并学以致用,语重心长,又对未来的家庭教育工作充满期待。
5月27日上午9:00-11:30聆听了集美大学副教授徐建财专题报告: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指导策略。徐教授通过大量的心理咨询个案诠释家庭教育问题和对策,生动而鲜活,台上台下互动,记忆深刻。
5月27日下午聆听了福建省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室副主任刘菲菲的专题报告:《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与积极行动》。报告通过课题申报的关键问题、课题开题的关键问题、课题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和阶段性总结、课题成果总结阶段的关键问题,一一作了梳理与指导,实用性非常强。
5月28日 聆听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马腾飞专题报告:《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养育》。马腾飞院长站在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即1 .教养风格——你/你们是哪种风格的家长? 2.积极品质 ——你/你们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人生? 3.积极养育 ——如何实施积极养育?原则·技能·分阶段,指导了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指导。
5月28日下午聆听龙岩学院师范学院姜燕琴教授的专题报告:《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建设》。姜燕琴从五个方面为大家做了指导:1.认识青春期;2 .培养自信友爱的孩子 ;3.情绪管理;4. 有效沟通 ;5.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6 .家长个人成长与自我关爱。姜燕琴结束的报告另辟蹊径,让人听了耳目一新。
5月29日上午进行了两项内容:一是内蒙古商都县教体局宋强局长作了《构建家庭教育新生态探索亲子沟通新路径》;二是首届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建设与实践论坛。宋局长以自身的实际做法和案例,为我们解读了作为一位局长和一名父亲的家庭教育方法,可操作性、实用性很强。
5月29日上午宋局长报告后是首届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建设与实践论坛。专家们从不同角度诠释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各级各类组织、领导、志愿者的行动和所取得的成效,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家庭教育的灿烂明天。
5月29日下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参观“古田会议遗址”。成功从古田开始!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实现了人民军队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我们沐浴红色洗礼,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古田精神,砥砺奋进在新时代育人路上。
5月30日上午江苏省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任徐爱萍作报告:“校家社协同育人”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导的“新思路与心实践”。语言风趣幽默,通过自身的实际案例和游戏体验,为大家诠释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方法和路径。
5月30日上午下午中华女子学院孙晓梅教授作专题报告:《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全面深入阐述了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方法和路径。
5月30日晚,举行了隆重的结业典礼。学员们交流经验,颁发结业证书,领导对学员们既有深切的嘱托,又有殷切期望,希望大家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把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既是一个人人生起点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问题。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既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又承载起帮助孩子“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够在“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以及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等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今天我们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几天的学习,收获满满,我们将学以致用,奔赴在指导家庭教育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