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呵护健康——高陵逸景佲园幼儿园腺病毒感染、猩红热、合胞病毒感染预防保健知识

BBU乐奇早教早托中心
创建于05-27
阅读 8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近期,多地出现了腺病毒感染、合胞病毒感染及猩红热病例,尤其以学龄前幼儿、小学低龄段学生居多。请各位家长务必要引起重视。由于其症状与普通感冒症状相类似,使感染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那么这些病毒是怎么传播的?它有什么症状?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腺病毒

什么是腺病毒?

       腺病毒可常年流行,冬季和春季因人群聚集活动,容易出现腺病毒在局部暴发流行,而夏季发生,则因腺病毒污染游泳池的水,可引起游泳者咽结膜热,也称为“游泳池热”。腺病毒传染性强,虽然人人都可能被传染,但最多见的是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一般为4-5天,病情恢复平均3天-15天。


感染腺病毒的症状

 腺病毒起病症状

       潜伏期3~8天。一般急骤发热,往往自第1~2日起即发生39°C以上的高热,至第3~4日多呈稽留或不规则的高热,3/5以上的病例最高体温超过40°C。常见的轻症反应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种:(发热、流涕、咳嗽、咽炎)、(水样便腹泻,同时可伴随呕吐)、(发热、咽痛,同时结膜炎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

       大多数病儿自起病时即有咳嗽,往往表现为频繁咳嗽或轻度阵咳,同时可见咽部充血。呼吸困难的表现多数开始于第3~6日,逐渐加重。重症病例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具有喘息和憋气的梗阻性呼吸困难)及口唇指甲青紫,叩诊易得浊音,浊音部位伴有呼吸音减低,有时可听到管性呼吸音。初期听诊大多先有呼吸音粗或干罗音,湿罗音于发病第3~4日后出现,日渐加多,并经常有肺气肿征象。重症病儿可有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多见于第2周),无继发感染者渗出液为草黄色,不混浊,有继发感染时则为混浊液,其白细胞数多超过10×10/L。


       一般于发病3~4天以后出现嗜睡、萎靡等,有时烦躁与萎靡相交替。在严重病例中晚期出现半昏迷及惊厥现象。部分病儿头向后仰,颈部强直。除中毒性脑病外,尚有一部分腺病毒所致的脑炎,需作鉴别。


      面色苍白较为常见,重者面色发灰,心律增快,轻症一般不超过每分钟160次/分,重症多在160~180次/分,有时达200次/分以上。心电图一般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重症病例有右心负荷增加和T波、ST段的改变,个别有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重症病例也会出现心力衰竭、肝脏逐渐肿大,少数也有脾肿大。


消化系统症状

       半数以上有轻度腹泻、呕吐,严重者常有腹胀。腹泻可能与腺病毒在肠道内繁殖有关,但在一部分病例也可能由于病情重、发高热而影响了消化功能。


其他症状

       可能出现红色丘疹、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扁桃体上石灰样小白点的出现率虽不高,也是本病早期比较特殊的体征。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呼吸道感染腺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如咳嗽或者打喷嚏等。


       接触传播      

       通过手接触被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如未洗手摸口、鼻等。


       粪口传播      

       消化道感染腺病毒可以通过患者的粪便传播,如更换尿不湿、上厕所期间等。


 什么情况下应尽快就医

(1) 面色苍白、呼吸浅快;

(2)反复发热或高烧不退

(3)咳嗽频繁而剧烈

(4)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黏人。


日常如何预防腺病毒?

       (1)应均衡饮食、合理运动、充足休息并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增强抵抗力来预防感染。     

      (2)注意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手帕等遮住口鼻,用后丢弃或及时清洗;有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佩戴口罩。     

       (3)不与他人共用餐具及个人清洁用品,注意清洁消毒,并应经常维持清洁干燥。     

       (4)在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流行时,应避免出入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5)养成用流动水洗手的习惯,避免用手触摸手、口、鼻、眼睛。不共享毛巾、个人卫生用品,避免前往游泳池、喷水池等戏水区域。


       对于腺病毒,爸爸妈妈们不必恐慌,需要的是正确认识、有效防治、合理进行诊治,让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二、猩红热

       “猩红热”是常见的幼儿传染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季的4-5月、冬季的11-12月多见。

认识猩红热

猩红热的主要症状

1.发热:体温多在38.0摄氏度以上。

2.咽峡炎:表现为扁桃体发炎,严重的可以有化脓。

3.典型的皮疹:

       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于耳后、颈部、上胸部先出,逐渐蔓延至全身,皮疹呈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有针尖大小充血性红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少数患者可见带有黄白色脓头不易破溃的皮疹。皮疹褶皱处可出现 “ 帕氏线 ”。面部充血,“ 口周苍白圈 ”,额部、双睑之间及鼻根部常出现针尖大小丘疹。初期患儿舌苔厚白,舌乳头红肿,称为 “ 草莓舌 ” ,2~3天后白苔消退,成为 “ 杨梅舌 ”。2~5天后皮疹消退。疹退后皮肤脱屑或脱皮。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1. 呼吸道飞沫传播,比如说话、咳嗽、打喷嚏。

2. 接触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的玩具等。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对患病幼儿的护理

1、通风和消毒: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毛巾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6小时。

2、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幼儿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3、做好患者隔离: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接触患者的人要带好口罩。  


三、合胞病毒

什么是合胞病毒

        合胞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RNA病毒。很多市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会误认为是新的呼吸道疾病,其实它在1956年就从黑猩猩的呼吸道中分离出来被发现,因为其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导致相邻细胞融合,细胞病变形成类似合胞体的结构而得名。合胞病毒被认为是导致儿童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在全球热带及温带地区有着明显的季节性流行规律,但在今年夏季,我国已出现过一次反季节流行。

易感人群

        合胞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8天,早期感染大部分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症状。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6月龄以下的婴儿,尤其是冬季出生的婴儿要格外注意。

      合胞病毒可在特定场所引起暴发流行:如养老院、月子中心、儿科病房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聚集的场所。

传播途径

1.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可通过飞沫和气溶胶引起传播;

2.与病毒直接接触,如亲吻患者合胞病毒感染的孩子的脸等;

3.触摸带有病毒的表面,如门把手、玩具等。

如何预防

合胞病毒可以重复感染,也易发生聚集性传播,在暂无疫苗和有效药物的情况下,应通过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预防感染。

1.如果症状轻微,尽量居家隔离休息,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遵守呼吸卫生礼仪;

3.在任何场所均应注意手卫生,勤洗手,接触公共物品后不用手触碰眼、口、鼻;

4.在进入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就诊时,要做好儿童的防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家园共育

请家长朋友们配合幼儿园做好以下几点:

1.当您的孩子不来园时要及时向班级老师请假并告知原因。

2.一旦孩子疑似或者被确诊为某传染病,请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以便幼儿园做好在园幼儿排查及消毒隔离情况,并严格按照传染期隔离制度在家隔离。

3.患传染病的幼儿返园必须持医院的健康返园证明方可复课。

4.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每天来园时先洗手;家长和幼儿都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结语: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现在是阳光灿烂的季节,同时也为病毒细菌滋生,入侵人体提供了可乘之机,让我们共同携手,一起守护孩子的健康!

阅读 8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