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道里区城管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在中央大街探索实行“城市管家”休闲旅游街区精细化治理新模式,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整治提升中央大街的环境品质,努力把中央大街这张哈尔滨名片擦得更亮。
一、跟踪问效,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区城管局把打造中央大街“城市客厅”作为今年环卫品牌建设的第一任务,主要领导每天下沉一线,利用晨检、日巡、夜查,至少对中央大街及辅街进行一次检查,并在重要节日、重要活动期间,由班子成员分片包段,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现问题、督办问题、处置问题。同时,由清洁中心每天抽出一名班子成员在中央大街带班,确保科学调度人员、机械,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全面提升管理标准和质效。
二、立足实际,科学开展清扫保洁。在多次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在中央大街及辅街实行了“潮汐式+定位式”保洁模式,在周末、重要节日、重要活动“大潮”时,合理调配增加支援力量,主街全天出动180余人次、辅街出动100余人次,对中央大街区域进行全覆盖管控;在11时至13时、17时至21时人流量增加的“小潮”时,就近调配、双倍布局,做到定时、定点、定岗、定责、定标,全力保障区域环境卫生质量;在人流量较少的“落潮”时段,科学调配干扫、洗扫、水冲洗等机械设备,对车行道、人行道、边石等进行机械化作业,持续擦亮环境卫生管控底色。同时,制定了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队伍,配足配齐了发电机、照明灯等应急设施设备和作业车辆,随时做好应急抢险准备。
三、强化硬件,精细管护城市家具。区城管局在增设了60个景观式果皮箱、32处景观式垃圾桶围栏,在7台水洗车和压缩车上粘贴了宣传标识的基础上,对中央大街及辅街上的全部公共设施进行了分类分责,对80个果皮箱、55条长椅、30处指示地图、100根路灯杆、40处街牌、30个景观花盆分别制定了管护计划,达到了“果皮箱、长椅随脏随擦,指示地图、路灯杆、街牌、景观花盆一日三擦”的作业标准,并针对理石表面有极为微小的裂缝和孔隙,油污油渍在接触理石表面后会慢慢渗入其中,正常喷水冲洗或抹布擦拭无法将其清除,不但形成污渍,还会散发异味的问题,创新引进了新型涂料,以果皮箱、排水口为中心,在果皮箱底、排水口井篦及周边向外50厘米区域刷上了透明涂层,有效隔离了油污油渍。同时,周边3处公厕全部24小时开放,按照“家政式”服务标准,坚持“一客一清、客离即净、常态整洁”,提前对公厕保洁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并在公厕醒目位置设置公共厕所管理公示牌,做到作业标准、保洁记录和投诉电话等事项上墙公示,实现“六净八无两通”的管理目标。
四、循环收运,避免垃圾落地污染。区城管局采取“保洁巡查、即满即报、三轮清掏、压缩倒运”的方式,由保洁人员对沿街果皮箱进行随时巡查,发现果皮箱满溢度达到90%后,立即通知三轮车进行清掏,由三轮车转运至西十三道街转运点,由压缩车统一进行倒运,形成无缝隙垃圾收运模式,并安排小型水冲洗车辆,对转运点进行“即转即冲”,避免产生异味,污染环境。同时,针对竹签经常刺破垃圾袋,造成垃圾袋漏水、破裂,导致二次污染的问题,区城管局为每个果皮箱加设了小型签桶,引导市民游客将竹签投放到签桶内,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下一步,区城管局将立足中央大街实际,依托网格精细管理,延伸标杆管控区域,将防洪纪念塔、兆麟公园、索菲亚教堂、红专街早市、中东铁路桥纳入一体化管理,并更新专项设施设备,配备统一新型环卫作业服,持续提升管理和作业标准,将中央大街周边区域打造成为全区环卫“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