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星引航】——走进唐宁博工作站

blue潮水
创建于05-27
阅读 30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让教育充满思想

让课堂充满激情

让教学充满艺术

让职业充满幸福

在这里记录成长足迹

在这里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一、站长风采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唐宁博

陕西省教学能手

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 

二、教学风采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⒈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

    ⒊渗透统计初步思想。

教材分析:

      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应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应该让学生首先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求平均数的方法也就在学生理解意义的过程中发现并学会。另外,平均数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那么当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之后,就应该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孩子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我没有按照原有教材编排,先让学生动手摆圆片,通过移多补少使每一行的圆片个数同样多,得到 3、7、6、4的平均数是5。而是通过创设情境、产生需求——解决问题、理解平均数——联系实际、拓展应用这样一个教学结构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安排此课,给孩子们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收集数据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3秒记数”,看你三秒钟能记住几个数字。

    活动一

    活动要求:

    (1)每3秒呈现10个数字,等数字消失后马上记录在统计表1中。

    (2)数字再出现时,请在记对的数字右上角画√。

    (3)共进行5次,完成后数一数每次画了几个√,填在统计表2中。

    (4)尊重事实,遵守规则。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一)、你觉得用哪个数字代表你3秒记住的数字个数比较合理呢?

预设:最高、最低、次数最多、平均数......

讨论一下:用哪个比较合理?

一致同意:平均数

提问:为什么用平均数来表示就比较合理呢?平均数到底代表的是什么?

活动二

1.试一试:请你用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探索“平均数”是怎么得到的。

2.说一说:与同伴说一说你的想法。

小组分享:

方法一:通过移动实物,移多补少得出平均数,发现平均数就是使每次变得一样。

方法二:通过画统计图移多补少。得出平均数。

方法三:通过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3. 质疑得到一个小数的结果,辨析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不是某一次数据。

三、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同学们很快举出例子:在体育达标中要用到平均数;在考试算平均分时要用到平均数……紧接着,我又很自然地把自己捕捉到的两则平均数的信息提供给孩子们:         (1)地坛庙会日平均游人量10万人

 (2)北京新闻:2002年北京人均工资超过两万元

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㈠、 北京五一期间自然博物馆售出门票统计图

从这幅图中,你能看出什么?

我这里有三个问题请大家讨论:

1、请你估计一下,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

“1000张”、“1100张”、“900张”、“1500张”……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报出自己的估计,我微笑着不动声色。

2、大家估计得准不准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

很快 ,结果出来了,平均每天售出门票1000张。

“说一说,你是怎样验证的?”

生1:“我把1300张中的300张移到700张上去,把1100张中的100张移到900张上去,这样每天售出的门票数量都是1000张。”

生2:“我用计算的方法:(1100+1300+1000+900+700)÷5=1000(张)

这时,我拿着话筒来到估计1500张的那个小男孩面前;“请你下去采访一下,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估计得这么准确的,好吗?”

被采访的是一个扎牛角辫的小女孩:“五一期间售出门票最多的是1300张,最低的是700张,所以平均数肯定在700~~1300之间。我又看到图中的数据大多和1000比较接近,所以我就估计是1000张。”

我转过身来,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听了刚才小朋友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

憨厚的小男孩摇摇头,不好意思地说:“人家估计的都在里边,我估计到外边去了。”

一个“外边”正表现出了孩子对平均数的认识和理解,体现了孩子对自己学习的反思。我心中的感动再次溢于言表,说了下面一段话:“我非常羡慕一开始就一次估计对的同学,你们很了不起,但我更佩服身边的这位小男孩,虽然第一次他估计到“外边”去了(有意识地用了儿童的语言),但是他能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接受大家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思路,能够进行自我反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可贵的学习方法,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我紧紧地握住小男孩的手,小男孩感动不已。

在我们的课上,不应该有对孩子的否定,更不能轻易地批评。我们应该以热情的鼓励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要能够发自内心地欣赏每一个孩子,看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不但应该关注成功的孩子,更要关注暂时失败的孩子,给他们一些等待,一些期待,让所有的孩子都扬起自信的风帆。

3、如果你是自然博物馆的馆长,看到这个信息,你会有什么想法?问题一出,高潮再起。

生1:“如果我是馆长,一定要提高服务质量,热情招待每一位顾客。”

生2:“我会严格管理,做一些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人们都来热爱大自然。”

    生3:“可以开设儿童游乐场,吸引小朋友。”

    生4:“要提高质量,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引进来。”

    生5:“把恐龙蛋放进博物馆,小朋友们都会来看的。 ”

    生6:“要扩大宣传力度,让所有的人都了解博物馆。”

    生7:“可以降低门票,买一送二。”

    生8:“可以请边远山区的小朋友免费参观。”

……

在孩子们幼稚而有不无道理的发言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社会的责任感正在孩子们身上油然而生。

少儿歌手比赛

出示下图:

你知道1号歌手的实际得分是多少吗?

同学们经过计算得出:(93+98+95+83+92+96+94+)÷7=93(分)

此时电脑上出现1号歌手的实际得分是94分。“咦?这是怎么回事?” 我煞有介事地说:“为什么小朋友们计算1号歌手的得分是93分,而电脑给出的却是94分呢?是我们错了,还是电脑错了?”

教师里一片寂静。

突然,一个小朋友大声说:“是我们错了!我们看歌手比赛的时候,还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呢?”

“噢!想起来了,是这样的。”

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了症结所在。同学们马上自觉地又伏案计算,去掉一个最高分98分,去掉一个最低分83分,(93+95+92+96+94)÷5=94(分)。电脑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

一个生活实例的巧妙运用,使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在生活中不能死套公式,知识的运用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一段时间的沉默,留给孩子的是一片思考的空间。等待是一种艺术,空白也是一种艺术,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善于等待,恰到好处地运用等待艺术。

小明会遇到危险吗?

    电脑画面上出现这样一副图:

此题一出,高潮再起。全班同学迅速地分成两大阵营,一组认为没有危险,一组认为有危险。我没有急于肯定,更没有否定,而是请各组派出代表,阐述理由。一场精彩的辩论开始了。

甲方:“我们认为小明不会有危险,因为小明身高135厘米,而平均水深只有110厘米,小明站在游泳池里水不会没过他的头。”

乙方:“请问甲方,什么叫平均水深?”

    甲方同学挠挠头说:“平均水深嘛,就是深水和浅水匀乎匀乎,中间的那个数。”

    乙方紧追不舍:“那么,如果小明站在了深水的地方呢?”

甲方同学吱吱呜呜说不出话来了,很不好意思地站到了乙方的阵营里。

通过精心设计的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给孩子的思维碰撞搭了台。在争论中,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要灵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数学因素,还要考虑其它的相关因素。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你认为应该给自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

阅读 30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